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工信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小微企生产经营困难

    丨    2013.12.30    丨    5165

 

工信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小微企生产经营困难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通过创新调控方式、明确经济合理运行区间,有效引导社会预期。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的效应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市场信心明显增强,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2013年工业通信业运行基本情况

工业生产增速止跌回升,东部地区率先企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4个和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3%和10%,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自8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超过10%,回升迹象明显。分区域看,1-11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0.7%和11%,同比回落0.7个和1.8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分别加快0.7个和0.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有所恢复,内需仍是支撑工业回升的关键力量。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我国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工业品出口增速低位回升。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6%,增速同比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2%、3.6%和3.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6.1%和5.8%,下半年以来增速总体回升,但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内需增势平稳,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和13%,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增长。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各行业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钢铁、电解、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治理力度,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已完成关停。1-11月份,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继续快于整体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稳步推进,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集约集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主营活动利润偏低。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增速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比去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尽管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主业盈利水平仍然较低。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放缓1.8个和7个百分点。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收入利润率为5.66%,较去年同期下降0.36个百分点。

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向好。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21.5,比二季度上升0.9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9.5,比二季度回升2.5个点。11月份,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1.4%,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1%以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与5月份2.9%的降幅相比明显收窄。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比前两个季度也有所提高。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前11个月,互联网和数据通信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8.4%。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1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3亿户,其中3G用户3.87亿户,占比达到31.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822.1万户,总用户达到1.88亿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77.4%;农村地区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99.7万户,新增651万户,城市和乡村宽带用户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31:1缩小到3.0:1。智能移动终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1-10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8亿部,同比增长178%,自主品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国内销量继续快速增长。信息服务增势平稳。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1.067万亿元,增长8.5%;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7万亿元,增长34%;软件业前10月完成业务收入2.53万亿元,增长24.1%。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尽管经济运行出现了上述诸多积极变化,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尽管当前内需增势基本平稳,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外需总体仍处在较低增长水平,总需求水平能否持续扩张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同时,7月份以来工业生产等主要指标明显反弹也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并且经济增速的回升也未引发企业库存出现明显积极调整,工业企业库存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9月底仅回升0.2个百分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仍位于50%的临界点之下。目前,企业未显现出回补库存的明显迹象,工业扩张动力总体仍显不足。

二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影响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产能过剩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但一些过剩行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对354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与往年相比,当前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依然偏低,前10个月企业亏损面为1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仍较困难。在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21个月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较快,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要占到85.81元,同比上涨0.44元,相应增加的企业成本相当于同期新增利润总额的2/3。10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5%,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4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行业中有26个行业应收账款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更加突出。11月份,小型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3%,已连续4个月回落,并且连续20个月运行在50%的临界值之下。

四是工业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在持续发生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严峻形势下,倒逼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压力增大。1-11月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8%,离完成全年降低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两高一资”行业产能出现加快释放又会明显加大节能减排压力。随着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任务更加迫切。近年来,工业要素投入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我国工业已进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2009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回落,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制造业增量资本产出率急剧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降低,集中反映了我国研发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经济增长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提高质量效益。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加上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过程中,使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已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增长9.7%左右。

二、2014年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将进一步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在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和全社会对转型升级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共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在工业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调整投入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宏观指标总体改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有所趋稳,明年世界经济复杂步伐有望略有加快,外贸形势将得到一定程度改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10月份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3.6%,比今年高0.7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9月份预计明年全球贸易规模增长4.5%,比今年高2个百分点。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依然较多,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节奏仍不明朗,欧元区债务上升和失业率高企问题依然突出,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应递减,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和印度存在滞胀风险。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我国出口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也将对外贸增长形成制约。另外,10月份开幕的第114届广交会的采购商与会人数比113届环比减少6.5%,比第112届同比微增0.1%;出口成交额环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形势总体仍不容乐观。综合看,明年我国出口形势可能略好于今年,但总体仍将延续低速增长的格局。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明年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投资和消费结构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看,今年1-11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民间投资24.8万亿元,增长23.2%,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5%,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随着三中全会后民间投融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明年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活动会更趋活跃,将在稳定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前11个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4.3%,同比回落14.5个百分点,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动力下降。同时,受地方融资平台监管收紧和财政收支矛盾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利润偏低影响,总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格局。今年以来,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均处在低位水平,并且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迹象,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综合分析,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稳中略降,但民间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将继续发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从消费看,今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成为消费增长中的亮点。在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和中央加大对信息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培育力度的作用下,明年信息消费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居民对高端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消费市场也有望加快增长。前11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新增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4.04%的较低水平。就业市场的良好形势将为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打下基础。但是,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部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对消费增长形成掣肘。综合看,在国家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下,明年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继续发挥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明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一年,工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特别是工业运行质量提升任务十分艰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总的看,明年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有进的态势,生产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改革红利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望得到改善,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

三、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判断

从工业主要管理门类看,主要行业运行特点和明年发展趋势判断如下:

原材料工业。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下,原材料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下半年以来生产增速加快,企业效益状况有所改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测算,今年1-11月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0.2%、10%和10.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5%和10.2%。前10个月,原材料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在去年同期下降18.9%的基础上增长15.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8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0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5.35%,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明年生产增速可能适度回调,结构调整力度将不断加大。明年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原材料主要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难以改观。同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总体看,明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速可能略有放缓,结构调整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钢铁行业。生产增速加快,出口明显增加。1-11月份,我国累计生产粗钢7.1亿吨,同比增长7.8%,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出口钢材56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钢材库存持续下降,但仍高于年初水平。据中国钢铁协会对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统计,钢铁社会库存量由年初的1188万吨连续上涨至3月份的1997万吨的高位,之后逐月下降,5月份后去库存化加快,11月末库存降至1240万吨,但仍高于年初52万吨。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钢材价格回落。年初以来,钢材价格逐月回落,从2月中旬的111.12点回落至6月末的98.52点,7、8月份略有回升,但受产能加快释放等影响,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再次下跌。11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降为99.33点。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但盈利水平仍然偏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份,冶金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9%(去年同期为下降48.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6.2个百分点。但是,全行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16%,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但仍高达23.4%。运行困局短期难以扭转。明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可能有所回落,汽车、船舶等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也难以明显增加,预计钢铁行业国内需求难有改观。另据国际钢协*近预测,2014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增长3.3%,仅比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加上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加剧,钢材出口进一步加快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当前钢材库存仍处在较高水平,并且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很难扭转。在钢材价格缺乏回升动力的同时,铁矿石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将进一步吞噬钢铁企业利润。综合看,明年钢铁生产增速将有所放缓,总体仍将维持微利状态,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有色行业。生产总体平稳。1-11月份,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91万吨,增长10.5%;其中,电解、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4.3%和9.6%。铜材、铝材产量增长较快,累计增速均超过20%。价格震荡下行。11月29日,上海市场铜、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分别收于50530元/吨、13975元/吨和14740元/吨,均明显低于年初水平。利润降幅缩小,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前10个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438亿元,同比下降6.8%,降幅同比缩小12.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5.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39%,同比回落0.5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9.81%,同比扩大1.09个百分点。明年运行形势可能与今年大体相当。尽管有色行业总体市场需求难有改观,但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将支撑有色行业平稳运行。然而,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的“中间大、两头小”的产业链格局短期难以解决,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将导致黄金、铜等金属的金融属性走弱,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可能持续低位震荡。同时,国内电力、环保和人工成本上升较快,企业经营困难短期或难有改变,实现利润可能基本维持在今年水平。

建材行业。生产增速稳中有升。1-11月份,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生产水泥22亿吨,增长9.2%;平板玻璃产量7.1亿重量箱,增长11.6%。制品业及深加工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建筑用材和轻质建材等制品与深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20%,明显高于传统建材行业,对建材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遏制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产品价格缓慢回升。据中国建材联合会统计,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053万吨;累计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17条,新增产能6184万重量箱。截至9月底,水泥熟料、平板玻璃新增产能为去年全年新增产能的43%和45%,目前在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地放缓了进度或停止了建设。在新增产能得到初步遏制、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水泥、平板玻璃价格总体稳定,8月份以来基本呈现小幅回升的态势。效益状况有所好转。前10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增长21.3%(去年同期为下降5.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2.47%,同比收窄0.18个百分点。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望延续。今年以来,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已初显成效,建材制品业和深加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阶段要继续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绿色建材等行业,在推动建材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的同时,进一步提质增效。

石化行业。生产增势基本平稳。1-11月份,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2.2%。主要产品中,乙烯和烧碱产量分别增长8.4%和5.9%,增速同比加快11个和1.8个百分点;纯碱产量同比下降1.5%。多数产品价格见底回升。今年以来,主要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呈现下跌趋势,进入三季度之后,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多数产品价格有所回升。据中国石油(7.70,-0.02,-0.26%)和化工协会统计,尽管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指数同比仍然下降,但是环比已连续数月小幅回升。9月份,在主要监测的化工产品中,70%的产品价格环比上涨。除有机化学品外,纯碱、烧碱等部分持续下跌的无机化学品价格也出现了回升。效益恢复性回升。前10个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586亿元,在去年同期下降5.8%的基础上增长9.3%,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增长11%。明年将保持平稳增长。近期,石化行业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页岩气开发、煤层气开发、稳步推进煤化工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显现将进一步巩固行业向好发展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明年房地产、建筑和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状况难有改观,市场供需失衡矛盾调整难度较大,加上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和企业经营成本高企,行业运行情况短期仍难以明显好转。预计明年石化行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装备制造业。在汽车行业支撑,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和出口持续回升的拉动下,装备工业生产增速连续五个月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9.3%和11.2%,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3%和13.9%,已连续5个月回升。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4.3%,增速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是带动装备工业生产回升的重要力量。出口增速持续回升。受全球经济回暖和去年基数前高后低的影响,装备工业出口交货值扭转了年初以来降幅持续扩大的趋势,6月份以来增速不断回升,11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5%。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前10个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10536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加快3.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9%,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68%,同比扩大0.6个百分点。装备行业运行仍将延续恢复回升基调,行业内部可能出现分化。尽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加快增长,但出口形势可能有所改观,同时中国机械联合会重点联系企业的累计订货额增速也呈现持续小幅加快之势,预计明年行业需求状况总体平稳,将支撑装备工业继续恢复增长。受产能过剩影响,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普通机床等行业短期仍然难以摆脱低迷态势。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明年高档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加快发展。汽车和农机产销在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可能适度回落,但大型高端农机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汽车行业。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1月份,全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999万辆和1986万辆,同比增长14.3%和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9.8个和9.5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产、销量分别为213万辆和204万辆,增长21.2%和14.1%。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有所回落。1-11月份,共销售中国品牌乘用车646万辆,增长11.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小幅提高。1-11月份,共销售1.6升及以下轿车780万辆,增长13.1%,占轿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1-11月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758万辆,增长15.2%,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出口量下降。1-11月份,我国出口汽车89.4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7.4%。效益状况良好。前10个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4%,增速同比加快1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19%,同比提高0.3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48%,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但汽车产销增速整体可能适度回落。在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能源、交通和空气质量压力不断加大,采取限购政策的城市恐将进一步增多,明年汽车产销可能在今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有所回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实施和相关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加快发展。

船舶行业。生产持续低迷,企业效益锐减。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38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1%,降幅同比扩大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4%。1-10月份,中国船舶(23.48,-0.58,-2.41%)工业行业协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3亿元,同比下降49.8%。新承接船舶订单继续恢复性回升。1-11月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1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4.3%(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9.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2.7%。手持订单降幅收窄。截至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92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上年同期同比下降30.3%),比2012年底手持订单增长11.5%;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7.8%。明年运行环境可能略有好转。在国际航运市场温和回暖的情况下,船舶工业运行中呈现出的积极迹象有所增多,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和《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推进实施,明年行业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但船舶行业过剩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低迷运行的总体格局不会出现根本转变。

消费品工业。受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放缓和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消费品工业生产总体趋缓,但三季度以来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1-11月份,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1%和9.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别增长10%和9.3%。效益状况良好。前10个月,消费品工业实现利润14649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7%,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2.72%,同比扩大0.48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在明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也有望略有好转,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总体改善,但同时也存在居民收入增幅放缓、部分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等制约因素,预计明年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轻工行业。生产基本平稳。1-11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1.2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酒及饮料生产等3个行业分别回落4.3个、1.5个和2.8个百分点,大食品行业增速下滑是导致轻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从主要轻工产品产量看,前10个月,太阳能电池、家用电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而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和被转型替代的产品产量降幅较大。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9%,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企业亏损面为12.13%,同比扩大0.75个百分点。轻工行业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阶段。在传统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削弱、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以及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的背景下,我国轻工行业发展已显现出由以规模扩张为主的高速增长期向以追求质量品牌为主的中高速增长期的阶段性转变特征,预计明年这一势头仍将延续。

纺织行业。生产较为低迷。1-11月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5.6%和0.7%,增速同比回落6.4个、5.3个和5.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总体平稳。1-11月份,纺织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6.3%、8.5%和6.1%,10月份和11月份增长5.9%和8.1%。企业效益改善。1-10月份,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439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加快16.2个和1.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3%,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14.38%,同比缩小0.2个百分点。明年运行形势总体平稳。在国内消费平稳增长和外需回暖有望加快的情况下,纺织行业运行面临的需求环境可能略有改观,但当前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较大,同时人工等成本过快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综合看,明年纺织行业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电子制造业。我国电子制造业对外依存度高,行业运行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受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电子制造业生产小幅波动。1-11月份,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5%、11.7%和10.5%,10月份和11月份增长11.8%和11.3%。在出口增长回升的拉动下,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已连续3个月超过11%。效益状况有所好转,但扭亏增盈任务依然艰巨。1-10月份,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1.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43%,同比提高0.3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但亏损问题突出。前10个月,企业亏损面达到23.89%,较去年同期提高0.91个百分点。明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有望略有加快,电子制造业面临的运行环境总体上可能会有所好转,但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