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创:发展碳金融 助力中国钢铁打造绿色低碳未来
2021年8月26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赴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题为《低碳统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碳”专题讲座。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国内*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重塑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基于行业运行现状以及经济形势、投资拉动、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发展等影响因素,综合预判短期内钢材需求将高位徘徊;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钢材中长期消费将缓慢下降。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贸易政策等均进行了相应调整,对行业后续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行业还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在全球低碳发展大势下,谁先实现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提出“绿色新政”、明确低碳目标。我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碳发展,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并陆续出台有关低碳政策,推出贯彻落实举措,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
我国“3060”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钢铁行业作为我国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来看,低碳发展将助推我国钢铁行业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技术革命、促进智能化升级、加快多产业协同、协同促进环保治理、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将助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
从挑战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达峰及降碳工作;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力薄弱;不同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低碳发展水平不同,降碳空间也不同;短流程占比差距较大,电炉钢成本竞争力总体偏弱,工艺流程结构优化仍面临障碍;而且绿色设计产品覆盖不足。
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与实践
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应科学统筹谋划,分阶段合理有序推进。对应国家“双碳”工作节点,我国钢铁行业须经历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四个阶段。
总体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可重点考虑六个方面: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
为保障“双碳”目标实现,我国钢铁行业应做好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看,应拓宽存量潜力,加快创新技术工业化实践;夯实政策及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技术创新研发水平,不断降低减排成本;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夯实专业化基础能力建设。
碳金融引领低碳未来
碳金融市场即金融化的碳市场,是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碳金融市场,能够进一步完善碳市场机制,保证碳价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提高碳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同时为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提供必要的金融工具;能够为建立和完善基于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收益评估的绿色金融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还可以为传统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增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厚度。而且,通过发展碳金融市场争取国际碳定价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产业转型,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以及绿色科技的支持力度,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通过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建议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低碳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