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2022-03
焦炭供需关系有望改善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31 丨 37533月29日,焦炭期货大幅上涨,报收于3844.0元/吨,全天上涨128.5元/吨,涨幅达到3.46%。与之对应的是,连云港准*焦报价3550元/吨,期货再度升水现货,期现价差为334.0元/吨,处于相对高位。目前,受疫情的影响,焦炭供应过剩,处于对累库的担忧,少数焦企有降价出货的情况。而考虑疫情后钢厂再度复产,当前焦企补库热情较高,少数企业甚至以运费补贴的形式溢价采购。因此,一旦疫情过后,焦炭目前的供需关系得到修复,焦炭价格将会大概率走高。上下游博弈焦炭在四轮提涨落地后,焦企利润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截至3月25日,全国样本焦企吨焦盈利262元,较前期低位上升346元。不过,虽然焦炭价格累计上涨800元/吨,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焦企的盈利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甚至某些区域的焦企依然处于亏损境地。这样的局面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成本对利润侵蚀,虽然焦炭价格大幅上涨,但是成本端焦煤价格上涨也较为强烈,自第一轮焦炭价格提涨至今,以柳林中硫主焦煤为例,上涨600元/吨至3100元/吨;另一方面,因销售受阻,焦企采用降价的方式来缓解库存压力,削弱了焦企的盈利能力。目前,焦企与下游钢厂以及上游煤矿展开博弈。虽然焦炭依然供不应求,但是在四轮提涨落地后,就无法再向下游传导。虽然上游煤矿利润丰厚,但是煤矿库存处在低位,没有销售压力,在焦企博弈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焦企不得不接受高价煤。在成材需求没有好转的情况下,焦企利润再难企及之前的高位。产能释放受阻目前,焦企产能释放受阻,焦炭产量在低位徘徊。数据显示,样本独立焦企日均焦炭产量为65.96万吨,同比下降7.09万吨,幅度达到9.7%。一是相较往年同期,焦企利润大幅下降,焦企的生产积极性下降,焦企主观上增产意愿不强;二是下游铁水产量大幅走低,焦炭消耗整体下了一个台阶,焦企被动收缩供应;三是原材料焦煤受限,部分焦企因焦煤供给不足,被动降低产出,叠加疫情影响,焦企被动累库。因此,焦企产能利用率整体走低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疫情不仅影响焦炭供应,而且影响焦炭消耗。近期,为应对疫情扩散,多地采取封闭高速公路措施,因公路运输不畅,钢厂原材料补库受阻,部分钢厂因原材料供给不足,开始选择焖炉。截至3月25日,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为85.43%,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日均铁水产量为230.27万吨,同比下降5.77万吨,数据较往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一些疫情好转的区域已经开始解封,后期铁水产量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焦企出现累库自疫情发生以来,焦企对外运输受阻,已经连续两周累库,截至3月25日,焦企的焦炭库存为93.1万吨,较前期低点上升17.28万吨,增幅为22.81%。虽然连续多日累库,但是焦企整体库存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不过,焦企各自累库的情况不一样,处于对累库的担忧,少数焦企有降价出货的情况。上游焦企增库不得不降价出货,而下游钢厂面临着无焦可用的局面,考虑疫情后钢厂再度复产,当前补库热情较高,少数甚至以运费补贴的形式溢价采购。数据显示,钢厂焦炭库存698.25万吨,平均可用天数13.3天,不仅绝对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相对库存也处于历史低位。在供应偏紧的当下,贸易商始终保持积极采购姿态,投机集港不断。截至3月25日,港口焦炭库存为266.8万吨,周环比增加8.4万吨。总体而言,目前受疫情的影响,市场形成了上游多焦而下游少焦的局面。不过,随着一些区域的疫情逐步好转,下游钢厂不仅有复产需求,而且存在补库需求,焦炭价格有望再上一个台阶,后市切勿盲目追涨。详细信息 - 31 2022-03
螺纹钢强预期支撑价格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31 丨 3432受全国多地疫情冲击,当前阶段钢材终端需求较为疲弱,库存去化不畅。不过,在稳增长预期强化、钢厂复产放缓、成本相对坚挺等因素的支撑下,钢材价格表现强势,螺纹钢主力10月合约运行中枢逐步上移。短期来看,俄乌局势缓和加剧市场波动,在乐观预期驱动下,螺纹钢期价仍有望维持偏强走势,贴水修复以后上行阻力有所增大。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市场将在强预期和弱现实之间博弈,随着供应弹性恢复,需求实际复苏力度成为关键。由于地产拿地、新开工等指标下滑幅度较大,政策调控放松后能否快速回暖的不确定性较大,基建对冲地产用钢需求下行难度依然不小,警惕需求落地不及预期带来的剧烈波动风险。去库较为缓慢根据往年规律,3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需求将逐步迎来传统旺季,采暖季结束后钢厂也开始复产,供需呈现双升局面,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全国多地发生疫情,叠加地产企业资金面依然偏紧,终端需求回暖幅度有限,近两周螺纹钢的表观消费量出现环比下滑。从供应方面来看,疫情对物流运输造成较大影响,部分钢厂因为原材料库存偏紧被迫减产,供应回升节奏也有所放缓。不过,近期唐山等地开始有序解封,后期复产态势有望延续。疫情对供需两端均产生冲击,当前库存去化较为缓慢,库存总体水平不算太高。参考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的情形,今年的需求旺季并未消失,更多的是时间后移。当前阶段市场对去库持续性并未表现出太大担忧,后期重点关注疫情控制以及需求回暖情况。吨钢利润下滑近年来,粗钢产能总体趋于平稳,而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之前粗钢产能只能减不能增。从产量方面来看,去年年初,有关部门提出压减粗钢产量,下半年产量下降过快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今年政策上已经作出调整,强调不能搞运动式减碳,在经济稳增长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对今年粗钢产量并未提出控制目标。随着行政性限产约束减弱,供应弹性逐渐恢复,吨钢利润中枢从高位大幅回落,当前已经处于近年来相对偏低水平,这也意味着成本对螺纹钢价格的支撑逐渐增强。从结构上看,目前电炉成本相对较高,整体处于盈亏平衡位置,属于边际成本。由于废钢供应短期难以快速释放,增值税新政的实施抬高钢厂废钢税负成本,预计电炉成本将维持相对高位。传统基建托底本轮螺纹钢价格走强主要得益于政策稳增长改善需求前景预期,并在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之间形成正反馈。而近期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为实现全年5.5%的GDP增长目标,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继续强化。在消费疲弱、出口高位承压的背景下,政策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将明显上升,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放松,基建托底力度也将继续加码。螺纹钢10月合约由于离交割期尚有半年以上时间,弹性相对较大,走势也明显偏强。从地产行业来看,数据显示,1—2月地产各项指标较去年年底已经明显好转,但是1—2月各指标占全年比例相对较低,高频数据显示地产目前销售依然疲弱,复苏持续性有待观察。考虑到土地购置低迷压制新开工,前几年销售较好透支未来增长潜力,面临一定的均值回归压力,政策调控放松能否刺激地产行业显著回暖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基建方面来看,今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托底力度加码,在去年专项债后置、今年专项债前置的背景下,上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明显回暖。从全年来看,地方政府资金面整体偏紧、隐性债务约束等将制约回暖空间,对冲地产需求下行难度依然不小。综合以上分析,稳增长预期强化对短期市场形成较强支撑,中线走势仍需关注实际需求落地推进情况,去年年底螺纹钢期价快速反弹,主要是对需求过于悲观预期的修复,后期也需警惕需求预期过于乐观引发的剧烈波动风险。详细信息 - 30 2022-03
李新创:钢铁产业及铁矿石市场分析预测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30 丨 32792021年钢铁行业运行回顾从世界钢铁行业生产情况来看,2021年全球钢铁生产恢复增长,粗钢总产量为19.51亿吨,同比增长3.7%。从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来看,2021年呈现六大特点:一是粗钢产量前高后低,累计实现同比下降;二是钢材进出口面临新导向,全面取消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三是钢材出口总量高于上年,下半年逐月回落;四是铁矿石价格上半年持续冲高,下半年震荡回落;五是行业效益呈前高后低走势,创历史*高;六是钢材价格波动上行,自四季度开始高位回调。从我国钢材消费情况来看,2021年国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但受政策调控环境趋紧、房地产先行指标疲弱、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建筑行业和制造业需求减弱;全年钢材消费量高位徘徊,为9.47亿吨,同比下降4.8%。根据国内重点用钢行业消费情况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制造业钢材消费量同比小幅增长。2022年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从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分化,发达经济体逐渐领衔全球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复苏相对滞后。随着货币和财政支持政策刺激效果开始减弱,供应链出现严重阻断,截至2021年底全球经济增势大幅放缓。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巨大阻力和诸多不确定性,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来看,今年以来国内终端需求仍然偏弱,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2022年国家经济政策以“稳增长”为重中之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更趋稳固均衡,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但仍需关注明显增加的下行压力和预期转弱背后的潜在风险。从产业政策环境来看,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导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构建更高水平动态供需平衡。钢铁行业需要扭转简单的“数量”发展思维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式。二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国内钢企环保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物治理任务巨大,超低排放改造仍是重点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三是能耗双控仍是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能耗双控仍是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近期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节能降耗。四是低碳转型逐步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形势趋向于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双控控制,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一企一策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将碳达峰行动纳入中央环保督查、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五是数智化转型大势所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将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建设、行业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等工作。2022年钢材需求预测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22年世界钢材需求量将同比微增,世界各大洲钢材需求占比结构也将有所变化。2022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重大项目将陆续落地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持续深入推进,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基于对我国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并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稳增长相关政策实施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影响,综合判断2022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中长期钢材需求将维持高位并缓慢下降。铁矿石需求及价格走势预测从世界供需情况来看,2021年世界铁矿石需求量22.5亿吨,同比小幅增加1.2%;预计全球铁矿石产量约23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两国铁矿石产量占比约60%,四大矿铁矿石产量保持小幅增加,占比在45%左右。从我国供需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整体逐步向“外减内增”趋势发展,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国产增加;铁矿石港口库存长期维持在1亿吨以上水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下降至76.6%,国产矿自给率逐步提升。从铁矿石价格来看,2021年铁矿石价格在达到*高点230.59美元/吨(CIOPI)之后,随着我国粗钢产量下降、铁矿石需求减少而逐步回落。全年铁矿石进口均价164.3美元/吨,达到历史*高水平,进口铁矿石呈现“价增量减”现象。2022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上升,截至3月18日达到150.04美元/吨。关于铁矿石市场及价格走势预测,根据供需平衡分析,预计2022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将呈相对宽松态势,中长期将呈动态平衡态势。我国铁矿石需求将逐步下降,但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呈现结构性增加;铁矿石供应“外增内减”趋势将逐步扭转;废钢替代铁矿石趋势将日益显现。综合判断,预计2022年铁矿石价格将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全年进口矿均价将高位徘徊;从中长期看,铁矿石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十四五”期间铁矿石价格将有所下降。详细信息 - 30 2022-03
高端化、绿色化将成钢铁工业“十四五”发展主旋律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30 丨 3174“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生产消费总体将维持在10亿吨规模的高位水平。但下游用钢行业的消费变化或倒逼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使钢铁工业发展由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向供给高端化过渡。钢铁原材料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既可以作为原材料用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等,又能直接用于建筑、装饰行业及生产日常生活用品,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和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日前,继工信部联合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之后,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又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廓清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十三五”以来,粗钢产量接连迈上新台阶,2020年达10.65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57%,连续25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第一位。在“十四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日报记者3月27日就这些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我国钢铁工业达“5G水平” 关键材料手撕钢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李新创说,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达到了“5G水平”,即“好产品、好规模、好价格、好服务、好品牌”,拥有*大、*活跃的内需市场,*全、*完整的产业体系,*多、*丰富的人才资源,*新、*先进的技术装备,*快、*及时的客户服务等,是我国制造业门类之中*具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在钢铁新材料的创新和突破上,我国也取得了不菲成绩。厚度小于0.05毫米的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是航空航天、军工核电、高端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一直以来仅有日本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且宽度不足400毫米,价格极高,并被限制向我国前沿领域出口。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集团)联合太原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努力,突破板形及厚度精度控制,钢质纯净度控制,轧制穿带和长线退火过程中的抽带、断带、折印、高平整度、高表面质量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厚度小于0.02毫米的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系列产品。A4纸的厚度有0.1毫米,厚度小于0.02毫米的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相当于A4纸厚度的1/5,轻轻一撕就能撕开,被形象地称作“手撕钢”。除了自主研发的手撕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厚度仅0.02毫米、宽度达640毫米外,太钢集团等还在生产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比如基于边界积分的压扁计算方法、耦合辊系变形和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以复合性多曲线锥度辊系配置、高强韧钛合金轧辊设计和多轧程板形动态控制为核心的成套轧制技术;多点转矩平衡补偿、非线性卷取张力动态调整的热处理线张力精准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解决了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长线退火过程中断带、折印及塌卷等世界性难题,实现了2吨以上的大卷重超薄带高效连续稳定生产。此外,太钢集团等还开发出软态、高硬高弹等性能调控技术,形成了20余种特殊功能的系列产品。太钢集团等在手撕钢的研发和生产中,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工艺技术,获得发明专利44项,发布2项行业标准,其所生产的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产品应用于华为、恩力能源等高端制造企业的柔性显示屏、储能电池等项目,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了基础材料保障,并出口美、德等国家。下游行业倒逼产品转型升级 由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向供给高端化过渡通过技术创新,钢铁材料供给质量大幅提高。李新创说,目前我国22大类钢铁产品中有19类自给率超过100%、3类超过98.8%。汽车用钢、高牌号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产品质量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从绿色发展看,2020年,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已下降到545千克标煤,全国超过230家钢铁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不过,《规划》指出,我国原材料工业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存在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对钢铁材料的需求仍将处于高位,钢铁生产消费总体将维持在10亿吨规模的高位水平。”李新创说,但下游用钢行业的消费变化或倒逼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使钢铁工业发展由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向供给高端化过渡。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按照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要求,关键核心零部件用钢的国产化将成为新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下游行业升级过程中对钢材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逐步增加,上下游产业加大联合研发攻关力度,创造新的增长点;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等传统用钢行业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适用性和可靠性提出新要求。加快高端产品量产进程 为下游用户提供绿色用钢解决方案《规划》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高端化、合理化、绿色化、数字化、安全化“五化”重点任务。李新创说,《规划》提出,要不断提高供给高端化水平,先进基础材料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适用性明显提升,部分前沿新材料品种实现量产和典型应用,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取得突破;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延续2013年以来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的要求,保持产能利用率在合理区间;明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数控化率”“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指标,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物联网平台”等,促进钢铁行业实施智能制造升级;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解决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特别是要加强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和核心装备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通过装备升级、工艺设计等手段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提升安全生产管控能力等。“这就要求钢铁工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高端钢铁材料的研发和量产进程。”李新创说,针对航空航天、高铁、电力装备、海洋工程等国防军工、重大工程、国家战略领域涉及的关键钢铁材料,特别是我国正在研发还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材料,需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加快填补国内空白,提升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对于高铁车轴、车轮、转向架用钢、飞机起落架用钢等已具备生产能力,但产品推广应用较少的钢材品种,建议加强对钢材服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相关问题和经验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中,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对已具备生产能力,但稳定性不足的产品,需加强材料基础研究及夹杂物控制、洁净钢冶炼等关键工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促进高端钢材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针对《规划》提出的绿色化任务,李新创表示,“十四五”期间需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为下游用户提供绿色用钢解决方案,促进高强高韧、轻量化、长寿命、可循环的绿色低碳钢铁产品的应用,从而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详细信息 - 29 2022-03
天津友发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2021年度执行报告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9 丨 39247天津友发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2021年度执行报告/Site/yfgg/Uploads/file/20220329/邯郸管道科技2021年年度执行报告.pdf详细信息 - 29 2022-03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荣膺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9 丨 25262夯实高质量房建基础 供应链优质品牌提振行业信心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入选“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镀锌管类)”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入选“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方矩管类)”天津友发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2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钢塑复合管类)”连续12年,力求以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测评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房地产配套供应商及服务商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测评报告2022版于3月29日正式发布。该报告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更好认清新形势下配套产业发展现状,呈现服务意愿、服务能力的新格局,也倡议企业优中选优,提高上下游合作效率。 EMC易倍·(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凭借领先的综合实力,荣膺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镀锌管类、方矩管类代表企业;天津友发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荣膺2022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供应商·钢塑复合管类代表企业。详细信息 - 29 2022-03
我国铁矿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9 丨 3250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由于全球经济恢复以及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铁矿石价格*高超过230美元/吨,创历史新高,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备受关注。我国钢铁产业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链脆弱、供应渠道不稳定的问题再度凸显,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一、供需现状(一)铁矿需求情况2021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盈利阶段,企业生产积极性高,但受粗钢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影响,钢铁产量有所下降。2021年我国生铁产量8.68亿吨,同比减少4.3%,消费铁矿石约13.71亿吨(折62%品位铁矿石)。(二)铁矿供应情况1.国产国内矿方面,2021年我国累计生产铁矿石原矿98052.8万吨,折合成品矿(折62%品位)约3.05亿吨,同比增加9.4%。2021年,受进口矿价格波动影响,国内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年初价格为970元/吨,7月份快速增长至1350元/吨,之后波动下降至年底的800元/吨。2.进口进口矿方面,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2431.5万吨,同比减少3.9%;进口均价为164.3美元/吨,较2020年增长61.6%。2021年底,港口库存为1.56亿吨,较年初增加3200万吨。2021年,铁矿石总供应量约13.97亿吨。2021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铁矿石进口月度均价由1月的133.3美元/吨波动上行至8月的207.6美元/吨,随后迅速下降至12月的102.6美元/吨。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由于市场过度解读和金融资本炒作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带动进口矿价格快速上涨。(三)铁矿供需分析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铁矿石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过剩约8944万吨。虽然国际铁矿石市场波动频繁,但国内矿快速调整和港口库存缓冲功能完全可以及时调节供需平衡。二、存在问题我国铁矿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其实是产业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一是进口量大、占比高且来源集中;我国进口占比80%以上。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2015~2020年连续6年进口矿超过10亿吨。二是铁矿石金融属性强,定价话语权缺失;进口铁矿石受制于四大矿的高度垄断,定价权缺失严重,价格波动剧烈。三是供需双方市场地位不对等;进口矿高度垄断。进口矿来源中,澳、巴两国合计占比超过80%。四是产业上下游利润分配严重失衡;2012~2020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累计8806.8亿元,四大矿铁矿石业务EBITDA合计21494.3亿元,是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的2.4倍;四大矿净利润11130.4亿元,是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的1.3倍。五是产业上下游生产工艺不对等。因工艺连续差异,矿山行业制约冶金行业。(一)国内铁矿生产方面1. 国内矿山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难有大幅增产我国铁矿资源禀赋“贫、杂、细”“小、广、深”的特点,决定了铁矿企业分布“多、小、散、乱”。这种结构布局,决定了其利用难度大、环境扰动大、安全生产压力大。在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小型矿山数量持续减少,国内铁矿难有大幅增产。2. 国内矿山规模较小,发展易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铁矿石需求强度上升的情况下,全球铁矿石供应增长乏力,供应偏紧,使得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陡增,国内矿山盈利能力同步大涨。随着国际矿业巨头的复产,全球铁矿供应将再超需求,导致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骤降,国内矿山盈利能力受国际市场供应恢复影响而再次大幅下滑。如此,矿价频繁大幅波动,国内矿山盈利能力高低不定,不利于国内铁矿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二)进口铁矿方面1. 进口矿、库存、对外依存度继续保持高位,且进口矿来源高度集中2021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11.24亿吨,继续保持高位。2021年底,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1.56亿吨,仍处高位水平。钢铁产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自2015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2021年,受国内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影响,国内钢铁产量有所下滑,钢铁产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降至76.6%,为近年来首次下降至80%以下。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可替代选择性小,不利于我国钢铁行业铁矿保障安全。2. 境外优质铁矿资源生产基地建设进展缓慢,且权益矿占比低目前,我国海外投产权益矿产能仅7300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6%;与韩、日等发达国家海外权益矿比例仍有较大差距,全球第三大产钢国日本和第六大产钢国韩国,其铁矿石基本依靠进口,但权益矿量占比均超50%。我国海外项目多为2009年之前合作项目,“十三五”期间,境外矿产资源生产基地建设进展比较缓慢,权益矿比例低。(三)铁矿石价格方面1. 国内铁矿石价格发现功能尚不明显,定价机制重塑未能取得实质进展受铁矿石供应高度集中影响,铁矿石定价由谈判定价、季度定价到指数定价,都由卖方主导,我国在铁矿石定价方面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铁矿石现货市场定价机制主要依赖普氏指数进行定价,而普氏指数与期货市场呈正相关关系,导致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性明显,铁矿石金融属性增强,易受市场投机影响,使价格容易受铁矿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过度投机影响而剧烈波动。2. 进口矿价大幅波动影响钢铁原材料保障安全“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先降后增;从2011年的163.8美元/吨,先降低至2016年的56.3美元/吨,后增至2020年的101.7美元/吨,到2021年5月的230美元/吨,随后迅速下降至12月的102.6美元/吨。进口矿价格大幅波动,极大增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铁矿资源保障风险。高矿价下黑色产业链上游国外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及下游的用钢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已完全失衡,从巴西或澳大利亚开采出的铁矿石到岸成本仅为30~40美元左右,但销售价格却远高于成本价,严重侵蚀钢铁企业及用钢企业的利润空间,对钢铁上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后果。详细信息 - 29 2022-03
稳增长预期升温 钢价震荡偏强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9 丨 2574海外出口需求在上半年有望弥补部分国内需求的缺失,疫情解除后基建将持续发力,需求有望恢复增长,后期稳增长政策预期和需求阶段性回补将是行情主导因素,钢价振荡偏强为主。但中长期看,基建仍然无法完全对冲房地产的下行,钢材需求会逐步下行,叠加今年产量稳中增长,钢价不确定性较大,中枢或存在逐步下移风险。钢材成本仍有支撑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做好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加强原材料供给保障。两次会议基本定调了今年以钢材等黑色产业链为代表的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给会得到保障,限产政策将边际放松,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尚未发布全国性限产政策的重要原因。因此整体看,尽管短期疫情反复影响复产节奏,但是随着后期疫情逐步缓解,产量仍然会逐步稳中增长。钢厂近期总体复产为主,对铁矿、焦炭采购积极,原料价格较为坚挺,造成钢厂利润持续压缩。目前长流程钢厂螺纹平均生产利润在200元/吨左右,中部地区由于原料成本相对东部地区更高,钢材生产利润可能更低或接近亏损。利润偏低叠加疫情影响,部分钢厂已开始着手检修。铁矿石方面,当前澳洲、巴西发运量在季节性及天气影响下偏低,近期到港量也偏低,钢厂可用天数下降至中位以下,港口库存持续下降。截至3月22日,港口库存已从1.6亿吨下降至1.54亿吨。短期受疫情影响,钢厂复产节奏或有反复,对铁矿石需求不利,但由于进口矿发运和到港偏低,而疫情结束后钢厂复产仍然会持续推进,后期铁矿石有望延续去库,铁矿石价格仍有支撑。焦炭方面,第四轮提涨落地,焦化利润恢复至200—300元/吨,焦化企业开工积极性较高。成本方面,蒙煤通关量有所恢复,但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煤进口受限,印尼即将进入斋月以及进口倒挂使得印尼煤进口量偏少,焦煤进口量仍然存在缺口;国内山西、内蒙古受环保政策影响,部分洗煤厂开工率有所下滑,焦煤产量恢复较慢,而需求受焦炭复产影响存在支撑,焦煤库存继续降低,焦煤对焦炭的成本支撑仍存。需求方面,短期受疫情影响,部分北方钢厂焦炭补库受到影响,但随着疫情结束,钢厂复产预计会带动焦炭需求回补。当前焦炭出口存在利润,出口需求增加。库存方面,焦炭库存小幅增加,但总体仍然在低位。从原料成本看,铁矿石受去库影响供应中性偏紧,而焦炭总库存处于低位、出口增加,因此,整体钢材成本仍有支撑。地产需求短期偏弱作为钢材消费的*主要下游,地产景气度对钢铁行业需求的影响*大。近几年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落实,我国对地产的调控逐渐加严,“三道红线”下房企主动降杠杆,流动性持续紧张,房地产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明显下降,各大城市土地流拍率明显增加,土地新开工和施工进度放缓,房地产用钢需求下滑。除了房企的拿地意愿下降外,去年以来房企违约事件频发以及对期房交付和房价下跌的担忧,使居民的购房预期也发生改变,造成地产销售数据持续下行,加重了房企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打击了房企的拿地意愿。从拿地到新开工约半年,新开工的前2—3个月又是钢材需求量*高的阶段,因此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销售及拿地数据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今年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数据预计保持低位,拖累用钢需求。为防止房地产硬着陆,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边际已经有所放松,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投放明显提速,房贷利率也逐渐下调。今年以来更多的城市“因城施策”,边际放松房地产政策,陆续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例如降低购房资格要求、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加快放款速度、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首套房及二套房首付款比例等。国务院及六部委的讲话,以及各地政策陆续的出台,使得市场对于房地产的信心明显抬升。但地产政策总体是边际放松为主,而不是完全放松,另外政策传导至实体效果还待观察,比如地产前端数据的回暖,尤其是地产销售和房企拿地数据等。从实际效果看,今年1—2月地产销售、新开工及竣工面积同比降幅仍较大,环比未有明显好转,只有房地产施工面积环比好转、同比转正。从这些数据看,地产端已从前期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中开始修复,施工转正或许预示着房企资金面有所好转,但关键是销售数据虽跌幅收窄,却仍处于下行趋势中,结合金融数据中居民中长贷新增转负来看,短期地产对钢厂的需求拉动仍然偏弱。钢材出口窗口打开俄乌冲突影响了全球钢材出口格局。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乌克兰工业生产停滞,俄罗斯钢铁制品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冲突也使黑海大部分港口发货受限,许多乌克兰港口被迫关闭,运输问题给钢材发运也带来较大阻碍。前期大部分独联体国家钢材出口订单已被取消,欧洲买家首先将采购渠道转向土耳其,但土耳其钢材生产严重依赖俄乌两国供应的钢坯以及俄罗斯供应的废钢,俄乌局势紧张和欧洲订单激增导致土耳其钢价飙升,使得大量欧洲和土耳其的订单涌向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日韩、印度和东南亚等,因此前期国内钢厂出口窗口打开,厂家接单火热。近期尽管外贸询单热情稍有回落,但海内外价差依旧持续扩大,板材、板坯及钢坯订单陆续仍有成交,国内钢厂的出口订单挤占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内贸份额。在俄乌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前,海外钢材的供应缺口将持续存在,中国钢材价格目前竞争力较强且供应充足,国外买家加大对中国钢材的采购,给国内钢材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稳增长预期比较强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0—2021两年平均增长5.1%,5.5%的增长目标高于两年平均增速,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稳增长的充分重视,增强了市场对后期经济增长的信心。同时,报告要求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这一要求与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相呼应。从实际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两个月的社融数据并不乐观。央行发布的2月主要金融数据显示,社融存量数据同比增长10.2%,不及市场预期。从社融结构看,新增信贷放缓、表外融资收缩,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专项债发行强劲,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为-459亿元,大幅不及预期,说明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和地产政策放松之后,地产销售仍未有起色。宏观数据走弱,市场信心承压,国内疫情反复,叠加国际紧张局势,市场预期持续转弱。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同一天,相关部委也积极表态,将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极大地提振了市场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前期市场极度悲观的预期。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1%,结合1—2月金融数据来看,政府加杠杆明显。今年前三个月的专项债发行规模已达1万亿元,约为今年1.46万亿元目标的三分之二,发行进度明显高于去年,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后期预计仍将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和措施出台。受去年钢材减产、价格偏高冬储意愿不强等影响,春节后累库速度和幅度不如预期,今年3月初钢材*高库存为2418万吨,和2019年较为相似,显著低于2020年和2021年库存高位。前期低库存持续支撑了钢材价格偏强运行。但近期由于疫情对运输和消费的影响,钢材去库速度明显放缓,随着疫情发展,钢厂生产也开始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需求下滑的压力。回顾2020年,疫情对需求的影响*终以下游赶工的形式回补,并带来了库存的快速下降。目前防疫措施虽然严格,但相比2020年的严峻形势,后期疫情的发展相对可控,并且有着前两年抗疫经验,预计疫情很快会得到控制。随着国家疫情防控逐步见效和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基建有望持续发力,后续的需求有望得到回补,预计钢材去库将加快。中长期不确定性大因此总体看,供应方面,今年钢材等黑色产业链为代表的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给会得到保障,钢厂限产政策将边际放松。尽管短期内受到利润和疫情的限制,提产速度或有反复,但是随着后期疫情逐步缓解,产量仍然会逐步稳中增长。成本端,基于原料基本面中性偏紧,成本支撑仍较强。需求端,短期地产对钢材拉动偏弱,但是海外出口需求在上半年有望弥补部分国内需求的缺失,在稳增长预期不断加强和政策加快出台的背景下,疫情解除后基建将持续发力,需求有望恢复增长,需求增速或快于供应恢复,库存去化速度也将加快。因此整体看,后期稳增长政策预期以及需求阶段性回补将会是行情主导因素,短期内钢价振荡偏强为主。中长期看,一旦俄乌问题得到解决,海外需求开始走弱,而国内地产政策只是边际放松,“房住不炒”是较长期政策,中长期看基建仍然无法完全对冲房地产的下行,钢材需求会逐步下行,叠加今年产量稳中增长,因此从更长周期看,钢价不确定性较大,中枢或存在逐步下移风险。详细信息 - 28 2022-03
氢能产业顶层规划出台 钢铁应用再添新机遇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8 丨 2964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作为我国首部*氢能产业顶层政策文件,在研判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形势,总结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氢能产业三大战略定位、四项发展原则,明确氢能产业发展目标,并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以及氢能安全和公共服务等,提出了四方面重点任务。《规划》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钢铁行业就《规划》中相关工作要点进行解读分析,供探讨和参考。一、氢能制取——清洁低碳为主《规划》确定了氢能清洁低碳发展原则,并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规划》要求,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着力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规划》目标为钢铁企业在氢能供给侧带来新发展机遇。(一)充分利用钢铁企业副产氢优势《规划》提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目前我国氢气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为主,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80%,氯碱、焦炉煤气、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占比约20%。我国钢铁企业以长流程为主,一般都配备焦化厂,钢铁企业通常将富余焦炉煤气用来发电或出售,一定程度上造成优质能源的价值错配。当前一段时期内,焦炉煤气制氢一方面可大幅降低氢气制备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化石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过程能源转化的能量损失。(二)充分开发钢铁企业可再生资源《规划》提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很积极,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钢铁企业可利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铁矿企业可充分利用尾矿库建设风光一体发电站,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有效推进钢铁企业能源结构调整。二、氢能储运——安全可控为先《规划》提出安全为先的原则,把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明确指出,要稳步构建储运体系,以安全可控为前提,积极推进技术材料工艺创新,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氢能储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钢铁材料营造新的应用场景。(一)氢能储运方式多元化《规划》提出,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氢能利用以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为主,氢气的运输距离相对较短。我国现阶段主要以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仍为短板弱项,氢气管道里程约400公里,在用管道仅有百公里左右。随着我国氢能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氢气管网将成为低成本运氢的必然趋势。(二)加氢站建设快速增长《规划》提出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小而分散的终端用氢需求,加氢站是必不可少的中转环节。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市布局了加氢基础设施,累计建成各类加氢站200座,在营加氢站超过157座,已经超过147座的日本位居世界首位,主要服务于公共汽车、物流车和卡车等。由于氢气与钢铁存在氢脆现象,储运氢气对储运材料有特殊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经济、高效、安全的储氢技术是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关键。国内相关储运氢气材料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关键零部件、材料仍然依赖进口。面对未来广阔的氢能应用场景,钢铁企业可布局研究开发用于加氢站、储运罐、输氢管道等的钢材品种。三、钢铁应用——稳慎示范为上《规划》提出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的原则,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跑马圈地”。《规划》明确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慎推动氢能在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钢铁工业的氢能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氢能冶金《规划》提出,不断提升氢能利用经济性,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中作为高品质热源的应用,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开展以氢作为还原剂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重要途径之一,钢铁企业氢能应用潜力巨大。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按照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549kgce的综合能耗进行初步测算,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为5.68亿吨标准煤,如果钢铁行业10%的能源消耗以氢能替代,则需要氢气约1163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9亿吨,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氢能冶金技术探索和研究,并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建龙集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带头开展了氢能冶金试验示范。2022年2月,中国宝武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二)清洁运输《规划》提出,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在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运营强度大、行驶线路固定区域,探索开展氢燃料电池货车运输示范应用。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氢能重卡在新能源重卡中销量增速*快,同比增长超33倍,2021年前9月交付客户的氢能重卡有400余台,远超2020年17台的销量。“柴改氢”是推进氢能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向,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50%重型卡车将氢燃料电池作为发动机。按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A级企业标准要求,清洁运输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氢能重卡的应用对钢铁企业环保创A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7月,河钢集团首批次30辆49吨氢能重卡投入运营,主要用于从唐山港京唐港区到唐钢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这是我国首条市场化运营的氢能重卡运输线。荣程众和自用氢能源项目是天津市首个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包括一座加氢站和11辆氢能重卡。四、结语与建议“十四五”期间,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要充分认识发展氢能产业与合理利用氢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氢能替代的趋势和新发展机遇,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适应,提前谋划布局,努力作出贡献。(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是地方政府层面,应充分领会和理解《规划》内涵,结合国家氢能产业部署,立足当地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先试先行;研究探索“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能冶金”全产业链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协同推进氢能制取、储运、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钢铁行业“以氢减碳”“以氢代碳”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打造“工业副产氢—氢能冶金+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能物流”等氢能应用产业示范园区,引领氢能与钢铁创新发展。二是钢铁企业层面,要紧跟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抓住工业副产氢发展新机遇,积极研究编制煤气平衡诊断与利用规划、新能源发电制氢规划,探索氢能在钢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场景。(二)标准引领,协同发展一是围绕钢铁行业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和用氢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指导氢能在钢铁行业不断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二是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工作,尤其是已经布局氢能冶金的钢铁企业,占领标准先机。推动氢冶金关键核心技术和安全技术协同发展,加强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以及氢能相关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等先进技术研发,确保氢能利用安全可控。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氢能标准化活动,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标准化合作。(三)专利布局,规避风险截至目前,全球氢能冶金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富氢高炉、氢基竖炉和氢基熔融还原等方面,近两年国内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但仍亟需系统的专利布局,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钢铁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工具保护好科研成果,同时借助专利分析主动关注竞争对手,积极开展海外专利布局,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