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2021-07
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12 丨 2515总体来看,5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延续稳恢复态势,但企业盈利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恢复差础尚不牢国。一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案中于上游采矿和原材料制造行业,下游行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小微企业利润增速低于大中型企业。详细信息 - 12 2021-07
中央财办韩文秀: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12 丨 25326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许又声,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能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讲话的全部内容:大家上午好。现在我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介绍一下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伟大革命和建设事业,把积贫积弱、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改造成为欣欣向荣、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新中国成立之初,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现在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几十美元,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成人识字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口当时是文盲,婴儿死亡率高达千分之两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年,婴儿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五点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的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的70%以上,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人民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在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在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我们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谢谢!新华社记者:各国都在追求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提出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聚焦于现代化。请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要怎么实现?谢谢。韩文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我们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国家有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第三,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注重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我们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的现代化有五个前置词,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的是建设“五大文明”,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俄通塔斯社记者:关于海南自贸港,建党一百周年的中国共产党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有什么期待?谢谢。韩文秀:中国在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此后我们接续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到2020年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些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一件大事。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已经颁布实施。今年前5个月,海南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大约4倍,货物进出口增长了38.5%。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人气很旺,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打造全球开放合作典范。中央对海南自贸港的长远规划,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二是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三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对此,我们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从GDP增长率的角度考虑,中国已经回到了疫情暴发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就业、收入、消费恢复的速度还是比较慢。请问,今年下半年,为了提高家庭部门恢复的速度,国家有何举措?谢谢。韩文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去年我国经济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18.3%,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影响。从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来看,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内生动力逐步增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已经低于疫情暴发之前2019年的水平。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行业和企业恢复还不均衡,交通、旅游等行业恢复相对滞后,中小企业的困难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着力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持续恢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收入、消费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为全球经济恢复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创造条件。我们相信,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将会明显增强,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也将对全球经济恢复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凤凰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新发展格局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请问,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特征该如何去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谢谢。韩文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考虑国内外形势、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处在国际领先的位置,我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中国经济还将实现更高的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表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预见性、引领性,是完全正确的。它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将在今后的发展实践当中进一步显现出来。关于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特征,实际上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再强调几点。第一,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基本立足点,但绝不是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而是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效能。第二,新发展格局不是只注重需求侧管理,而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要坚持供需双向发力,在持续扩大内需的同时,着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第三,新发展格局不是局部或个体小循环,而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大循环。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要找准自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循环,而是要着力提升国内市场联通性,加快建设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过程,从国内看,必将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拓展发展的空间,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国际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为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和持续增长增添动力、强化支撑。可以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下,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中国方案、中国贡献”。谢谢。详细信息 - 12 2021-07
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引领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12 丨 267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钢铁行业是除能源以外碳排放量*大的工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示范,刻不容缓。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碳排放量*高的制造业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加速低碳转型,降低全社会碳排放量,确保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钢铁行业涵盖能源、化工、建材等多项工艺类型,是工艺流程*复杂的行业之一,包括燃煤与燃气发电、供热锅炉、炼焦与焦炉煤气深加工、炼铁与炼钢、石灰与超细粉等工艺,分别属于电力、热力、传统煤化工、金属冶炼、建筑材料等行业。上述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钢铁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路线包括控制产量、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封存(以下简称CCUS)等,具有普适性。因此,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将对所有工业行业具有示范意义。钢铁产品是“工业粮食”,对制造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重要带动作用。钢铁行业是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铁产品是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船舶制造、装备制造、国防建设等领域的主要原材料。因此,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角度来看,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制造业整体减碳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我国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约为1.7吨/吨粗钢-1.8吨/吨粗钢,按照2020年10.65亿吨钢产量计算,碳排放总量超过18亿吨。从工艺流程来看,高炉—转炉工艺碳排放量约为1.8吨/吨粗钢-2.2吨/吨粗钢,电炉工艺碳排放量约为0.4吨/吨粗钢-0.8吨/吨粗钢。从工序来看,铁前工序碳排放量占比超过70%,主要集中在炼铁和焦化工序。在实现低碳转型发展方面,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不少挑战。一是钢铁体量大。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2020年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7%。2021年粗钢产量仍在增长,其中一季度粗钢同比增长15.06%,5月上旬同比上升7.44%。产量提高意味着排放增长,若产量持续增长,将给碳达峰带来困难。二是工艺结构不合理。我国钢铁行业工艺流程以碳排放量高的高炉—转炉工艺为主,占比约90%,而排放量占比较低的电炉工艺仅占10%。受限于电炉原料废钢使用比例较低的限制条件,不考虑政策鼓励因素,电炉工艺占比提高困难,行业碳排放总量很难降低。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建议为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严格控制产能产量。继续压减粗钢产能。一方面,持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修订产业政策加严淘汰底线,逐步将4.3米及以下焦炉、45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纳入淘汰范围。优化工作机制,严防已淘汰产能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严控新增产能,加严产能减量替代要求,并严控重复替代情形。同时,提高钢材产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通过提高钢材产品性能,采取“以细代粗、以薄代厚、以轻代重”的方式,在不降低用钢行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钢材使用量。比如,输电铁塔用高强钢材替代普通钢材可减少10%以上的钢材用量,脚手架用高强型钢代替普通焊管可减少约30%的钢材用量。优化钢材产品制造工艺,延长使用寿命,减少钢材用量。比如,通过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标,轴承钢平均使用寿命还有延长一倍的潜力,据此可减少此类钢材用量50%。优化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通过调整产品出口政策,降低或取消除硅钢等高端产品以外的出口退税,以及部分生铁、铬铁、直接还原铁等初级产品进口关税。适当提高生铁、铬铁等初级产品出口关税,鼓励进口、减少出口,减轻粗钢产量增长的压力。二是优化配置钢铁工艺流程。鼓励短流程工艺。出台电炉短流程炼钢优惠政策,对电炉建设项目,在产能替代环节予以政策倾斜。对电炉企业采取优惠电价、减征税费等措施,并在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与长流程的差异性。加快推动完善废钢市场,适时推广建筑钢结构,提高全社会废钢保有量。同时,规范废钢消费领域,可对废钢合规使用予以补贴和鼓励。优化长流程工艺。一方面,严格控制高炉—转炉流程占比,在建设项目产能减量替代的基础上,增加碳排放量减量或倍量替代前置条件。对于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企业,通过提高电价等方式提高其排放成本。另一方面,鼓励发展碳排放量较低的直接还原、稳定可靠的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工艺。三是深度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提高节能技术应用比例。结合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推进进度,持续提高烧结烟气循环、燃气蒸汽循环发电、炉顶余压发电、烟气余热回收、高炉渣余热回收、钢渣余热回收、一包到底、高炉煤气热值提升等节能技术,进一步降低全行业能耗,减少行业碳排放总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优化传统技术节能效果。提高余热发电机组的转化效率,将中低温余热回收工艺改进为高温高压工艺,进而提高余能利用率,降低能耗。优化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中的烟气来源,提高高温烟气循环比例,进一步降低烧结工序能耗,减少碳排放量。四是探索低碳氢能冶炼路径。近期,在现有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占比高的大背景下,充分借鉴日本和欧盟经验,推动宝钢等高炉富氢冶炼试验项目,研究炉顶煤气循环、高炉喷吹富氢气体等技术路线大规模铺开的可行性。今后还可密切关注欧盟钢铁行业低碳冶炼技术研发进展,推动河钢等氢能冶炼试验项目,系统开展氢能炼钢、氢气直接还原、熔融电解铁矿石等技术路线研究。五是储备开发CCUS技术。配合高炉炉顶煤气循环、二氧化碳富集等技术,探索通过钢铁、化工耦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集成示范研究。(中国环境报)详细信息 - 12 2021-07
2021年全球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中国为全球钢铁第一大生产消费国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12 丨 4365进入21世纪,钢铁仍然是人类不可替代的原材料。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韩国人均钢铁消费量*高。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钢铁行业上市企业主要有宝钢股份(600019)、鞍钢股份(000898)、太钢不锈(000825)、马钢股份(600808)、华菱钢铁(000932)、山东钢铁(600022)等本文核心数据:生铁产量、粗钢产量、钢材产量、成品钢表观消费量、生铁表观消费量供给竞争——中国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生铁和粗钢在产量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2020年我国生铁和粗钢生产量分别达到887.5百万吨和1064.8百万吨,均占全球生铁、粗钢生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有7家企业上榜全球粗钢产量TOP10企业榜单在全球粗钢企业TOP10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共有7家,其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第一,为115.29百万吨。中国上榜企业还包括河钢集团、沙钢集团、鞍钢集团、建龙集团、首钢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2020年粗钢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需求竞争——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钢铁消费国在消费量方面,中国也是全球第一大钢铁消费国。2020年,中国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为995百万吨,占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的56%。印度和美国钢铁表观消费量全球排名第二和第三,2020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分别为88.5百万吨和80.5百万吨,均占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的5%。——韩国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高但是,在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方面,韩国超过中国,韩国2020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为954.9百万吨,全球第一;中国为691.3百万吨。2020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TOP10国家还包括捷克、日本、奥地利、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土耳其、波兰和意大利,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成品钢)均在300百万吨以上。详细信息 - 09 2021-07
国家统计局: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09 丨 2499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从环比看,6月份国内P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2%。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时表示,受原材料保供稳价政策影响,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价格由涨转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1%。董莉娟同时指出,高温天气导致动力煤需求较旺,带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5.2%,但在增产增供措施作用下,涨幅回落5.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涨幅扩大,其中石油开采价格上涨3.0%,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2.5%,涨幅分别扩大0.8和0.1个百分点。此外,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其中肥料制造价格上涨4.8%,农药制造价格上涨1.2%。详细信息 - 09 2021-07
走出“过剩”阴霾,未来中国或成不锈钢净进口国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09 丨 2776中新社福州7月8日电(记者庞无忌) 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不锈钢净出口国。但产能过剩的担忧以及各国贸易“反倾销”的措施,给中国不锈钢产业的发展笼上一层阴霾。这样的情形有望发生转变。行业专家认为,受到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以及推广新应用领域激发国内需求等因素影响,未来中国可能会成为不锈钢的净进口国。2021(第一届)中国建筑用不锈钢创新论坛8日在福州市举办。多位与会专家讨论了不锈钢在建筑围护系统、钢结构、给排水、桥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潜力。李新创在会上表示,随着中国不锈钢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未来中国或成为不锈钢净进口国。去年以来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2020年,中国进口不锈钢180.50万吨,同比增长61.33%;同期,中国不锈钢出口量为341.69万吨,同比下降6.95%,出口和进口的差距缩小。今年1-5月份,中国不锈钢进口总量106.99万吨,同比增加61.39万吨,增幅134.68%;出口总量164.74万吨,同比增加27.15万吨,增幅19.74%。尽管进出口双增长,但进口增速显著快于出口。李新创在会议间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上看,自2021年5月1日起,中国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共涉及146个商品代码。许多不锈钢产品就在其中。另外,中国生产不锈钢所需的镍、铬、锰、铁等矿产资源严重不足,大量依靠进口,加之,未来国内碳排放的刚性约束,大量生产不锈钢再出口的方式需要调整。当然,国内需求仍是支撑不锈钢产品在国内消费的根本。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民在此间表示,2020年,欧盟、韩国、日本等经济体不锈钢人均消费量在32公斤,而中国仅有18公斤。世界不锈钢粗钢产量占全部钢铁产量的比例为3.9%,而中国只有2.9%。因此,中国不锈钢消费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李建民说,过去十年中国不锈钢的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率成正相关,预计“十四五”期间,若按GDP每年增长6%左右计算,则不锈钢消费量将每年增长8%左右。李新创也认为,未来中国不锈钢人均表观消费量将进一步提升,因为中国正不断推广不锈钢在新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前景十分广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宫玮表示,不锈钢具有耐腐蚀、少维护的特点,可以满足绿色建筑“安全耐久”的要求。有关研究表明,不锈钢初始投资相对较高,但因具有耐久性、少维护的特点,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相比彩铝、铜、锌、混凝土等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宫玮指出,不锈钢具有安全卫生的特点,满足绿色建筑“健康舒适”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供水管领域。不锈钢供水管长期使用不易结污垢,有效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保障供水水质安全。青拓集团研究院院长江来珠表示,碳钢如果长期曝露在近海或者工业大气等腐蚀环境下,随着锈层剥落,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会发生明显下降。即便在正常大气环境中,钢材防腐涂装的寿命通常只有15年左右,后期维护困难且费用高昂,有些重要结构设施难以维护。但不锈钢不同。以美国克莱斯勒大厦为例,江来珠指出,这座大厦建于1930年,使用316、304不锈钢作为建筑幕墙。至今这座大厦已有90年历史,外观没有一点磨损或金属更换。他认为,建筑幕墙不锈钢是使用寿命*长的,也是*有价值的材料之一,使用50年后还有90%以上的再生使用空间。多位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建筑的大量建设,不锈钢在建筑、高端装备制造、家电产品用钢升级等方面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详细信息 - 08 2021-07
氢冶金成钢铁业新风口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08 丨 2957日前,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氢冶金应用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的钢铁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认为,钢铁业低碳发展须过技术关,氢冶金已成为龙头钢企志在必得的制高点。钢铁行业在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过去30年,全球钢铁行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广应用“循环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吨钢综合能耗已经降低了50%。目前,全球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8%左右,碳排放量占全球的7%。“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钢铁行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低碳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深度变革。”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要通过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于勇说,氢能是21世纪*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面向未来,钢铁行业无论是能源结构创新还是工艺结构创新,氢能应用都是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佳途径。特别是氢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带来传统钢铁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钢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尽*大努力研究和开发低碳冶金技术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公认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近些年来,世界各主要钢铁生产国都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韩国的COOLSTAR项目、日本铁钢联盟的COURSE50低碳炼钢项目、欧盟钢铁技术委员会的ULCOS计划都剑指碳减排,各显其能。我国是全球*大钢铁生产国,低碳发展任务急迫而艰巨。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钢铁业也是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15%左右。在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基于碳冶金的传统冶炼工艺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呼吁中国钢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以来,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宝武、河钢集团、鞍钢集团先后发布碳减排目标和时间表。作为全球*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河钢集团于2021年3月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规划”: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2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10%以上;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30%以上;2050年实现碳中和。以此为指引,河钢正通过推进全流程工艺碳减排、构建多元能源结构体系、提供绿色低碳钢铁材料等六大路径,加快实现低碳转型。2021年5月,河钢集团在河北张家口启动建设“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从改变能源结构入手,推动钢铁冶金工艺变革。“目前,河钢60万吨富氢还原项目已投入建设。同时,河钢规划在宣化、唐山、邯郸等地建设总计年产300万吨的氢冶金项目。”河钢集团低碳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田京雷表示,河钢要全力打造全球氢能还原与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引领世界低碳冶金革命。根据中国宝武的有关规划,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研发和应用氢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生产海绵铁供电炉炼钢。扩大短流程低碳钢铁冶炼能力,大幅度减少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氢冶金的发展重点。”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徐万仁在介绍宝武氢冶金技术路线时表示。据悉,今年三季度,中国宝武将在湛江钢铁开工建设(一期)1座百万吨级、具备全氢工艺试验条件的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示范工程及配套设施,可按不同比例灵活使用焦炉煤气、天然气和氢气。湛江二期计划再建设1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未来逐步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效水电解生产的绿色氢气,目标是氢气比例达到80%至90%。当前,中国钢铁业寻求低碳转型,加快研发和储备重大技术的态势明显。不仅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首钢、建龙、酒钢、日照钢铁等一批钢铁企业也建立了低碳冶金示范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组建了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组建了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河钢集团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发起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产学研的力量正在聚集。“中国钢铁要强大、要引领世界,能否站上世界低碳冶金技术前沿至关重要。”何文波强调,创新不易,但别无选择。毋庸讳言,钢铁业低碳技术研发之路充满艰辛。本次会议聚焦的低碳氢冶金等零碳技术,包括储能技术、CCUS技术等,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从国外有关项目的做法看,采用行业合作的方式,可以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与会专家认为,瞄准低碳零碳目标,多家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采取行动是明智选择。同时,在钢铁低碳领域寻求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全球钢铁合作必不可少。(经济日报)详细信息 - 07 2021-07
钢厂生产增速放缓 仍处于扩张区间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07 丨 2685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来看,6月份该指数为45.1%,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市场需求放缓,对行业支撑作用有所减弱。钢材生产增速保持在扩张区间,供需矛盾加大。预计7月份,市场需求继续偏紧,钢铁价格弱势震荡,原材料价格仍有上升空间,钢厂生产增速或继续下降。钢厂生产增速放缓,仍处于扩张区间6月伊始,钢铁行业存在严格限产政策预期,关于限产的炒作因素上升,给市场带来一定波动。月内随着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推进,钢材产量压减预期也有所松动,实际考核周期缩短,且以平控思路为主。钢厂生产保持上升,至月末时部分地区因政策因素短期内停限产。整体来看,6月份钢材生产延续上升势头。生产指数为50.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钢铁协会统计显示,6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产粗钢233.53万吨,生铁202.24万吨。中旬日产粗钢239.54万吨,生铁206.61万吨,与上月同期基本持平。到下旬时,部分地区开始停限产,加上下游需求不佳,许多钢厂借机进行高炉检修。预计6月份钢铁产量较上月略有下降,但降幅要明显小于需求降幅。市场价格震荡运行,月内整体小幅收涨6月份,钢材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格局,供需缺口拉大,需求对价格支撑力度弱化,但月内限产预期炒作因素对价格有所支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钢材价格震荡运行。上半月,在限产预期炒作影响下,钢材价格自5月底水平触底反弹;月中时限产预期落空以及货币预期有所收紧,加上淡季内下游需求收紧,供需矛盾逐渐加大。受此影响,下半月钢价一路下行。从全月趋势来看,月底钢材市场价格较月初有小幅上升。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下降,企业成本压力犹存6月上半月,在炒作因素、主要国家货币宽松政策等的带动下,钢铁行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以铁矿石为例,6月上旬铁矿石价格止跌回升,6月15日62%铁矿石指数*高达到222.35美元/吨,比5月末*低点反弹超20%,明显高于钢材价格涨幅。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价格也都因供给偏紧呈现上涨态势。下旬时有关部门启动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炒作因素明显降温,加上市场需求收缩,对原材料价格支撑减弱,原材料价格增速下降。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52.9%,较上月下降10.2个百分点,降幅较为明显,显示钢厂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压力有所缓解。但购进价格指数连续八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且原材料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企业成本压力犹存。预计7月份钢铁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需求预计延续偏紧格局,一是7月份高温多雨天气对工地用钢需求的抑制作用继续存在;二是房地产行业的后期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及成交价款明显回落,给房地产中长期市场带来一定压力。在高周转格局下,未来房地产行业对钢材市场支撑效应的持续性不被市场所看好;三是主要用钢方汽车行业面临严重的“缺芯”问题,对企业生产有较大影响,汽车用钢需求将有所收紧。市场需求放缓也将弱化对钢材价格的支撑力度。同时据央行数据,当前国内货币流动性同比明显收缩,对大宗商品价格支撑有所减弱。从钢铁行业企业了解情况来看,今年随着价格的提升,整体资金环境略显偏紧,这对市场价格的持续上行显然有一定抑制作用。当前国外新冠疫苗接种正在持续推广,有利于国际经济稳定复苏,钢厂生产回升,铁矿石需求有上升趋势,加上6月份巴西淡水河谷再次出现供给减少情况,7月份铁矿石价格仍有上升空间。由于市场需求放缓、钢价上涨动力较弱和原材料成本价格居高不下,钢厂生产增速或继续下降,目前已有钢厂通过主动检修来减少产量。但相比需求情况,生产仍处于高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企业对后市预期也较为谨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7.0%,虽较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世界金属导报)详细信息 - 07 2021-07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钢铁行业权威专家这样说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7.07 丨 2736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钢铁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在6月21日召开的全国钢铁行业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嘉宾不约而同围绕“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话题,说使命、探路径,畅所欲言。《中国冶金报》记者特别将部分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发言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看出,矢志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使命。钢铁行业将把准科技发展方向,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钢铁人的贡献。这些发言嘉宾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徐匡迪;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十六大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邵安林;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利;河钢邯钢转炉车间副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唐笑宇。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钢铁工业的领导和科技工作人员仍然任重道远。”座谈会上,徐匡迪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要以技术创新来领导我们的发展,特别是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这对钢铁行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更加要求我们必须依靠自立自强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何文波则对钢铁行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使命做出了准确概括:中国钢铁要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坚决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建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要特征的钢铁强国。“这是我们必达的使命。”何文波强调。在此次座谈会的总结讲话中,何文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八个坚定不移”(详见《何文波:接续奋斗 继往开来 新征程再铸辉煌》),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钢铁行业到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干勇表示,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及新一轮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钢铁行业有信心依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转型升级“弯道超车”。“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高质量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证明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中国钢铁工业能否培养出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能够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使命和我们这一代钢铁人延续的追求。”张晓刚指出,“未来10年,数字技术一定会改变中国钢铁工业;未来30年,碳达峰、碳中和一定会改变中国钢铁工业。到那时,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代表中国制造业和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的地位?这是需要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双碳”目标做出钢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提到,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总书记的点赞不仅是对钢铁行业近年来超低排放改造所做努力和贡献的有力肯定,也是对钢铁行业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的巨大鼓舞。“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站在了世界钢铁生产的第一线,多种指标也达到了世界第一线。我们钢铁人是可以感到骄傲的,因为我们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徐匡迪话锋一转,“然而,虽然我们已经有了10亿吨粗钢产量,但是面临的环境压力依然较大。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不但要从钢铁厂所在区域的角度考虑,还要从国家的碳排放角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考虑。我甚至认为这方面的差距比当年提高产量、成为世界钢铁大国的差距更大一些。”据他介绍,目前我国钢铁工业90%还是长流程,碳的消耗非常大。我国到本世纪中叶也会出现大量废钢积蓄,不久的将来,就会像美国一样出现废旧汽车回收、解体、打包的行业。美国的办法是在晚上全社会能耗比较低的时候生产,能耗成本很低,总能耗比较少。“我想,将来我国民营企业是不是可以走这条路,把社会上的废钢收回来,白天把它破碎、挤压成块,晚上开炉炼钢。这也是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全国撒开做。”徐匡迪建议。“碳达峰、碳中和将是钢铁行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贯穿始终的重大任务。”何文波此语,在各类媒体对座谈会的报道中被广泛引用。他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钢铁业的贡献。在我国钢铁消费强度和规模仍在增长、金属储备不足且要应对污染物控制和碳排放两大难题的挑战面前,要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钢铁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必然发生深刻的转变。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捋清思路、形成共识,整合产学研用力量,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争做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者。“在制造业强国道路上,我国已进入*后阶段的中后期。钢铁行业发展到如此巨大的体量和场景,这是多少年前我们都想象不到的。钢铁人敢打敢拼,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是*具充分竞争特性的行业。作为钢铁人,我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一个转折点正在到来。”干勇指出,“现在,革命革到了我们自己头上,‘双碳’目标提上日程,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作为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的钢铁工业责任巨大。”王国栋指出,以“双碳”目标为核心的低碳绿色发展,要根据国情特点及优势,探索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这是非常重要的。“百年来,钢铁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构建了全世界*大的钢铁工业体系。我坚信,钢铁人在新时期一定会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子,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钢铁人应有的贡献。”邵安林信心满满。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在以互联网、大数据、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钢铁企业正在向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通互联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模式转型。如今,我国的新型半导体应用、5G、光电芯片等技术发展迅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以前,是各行各业的技术支撑了我们的发展;现在,我们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融入新型信息技术、融入新的工业革命。”干勇说道,“我国钢铁工业虽然面临诸多来自于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但发展不会受阻,还将继续强大,继续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大发展,即将引领全世界的冶金技术发展。”何文波认为,智能制造不仅能促进制造业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其本身还蕴含着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的增长空间。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面向未来的两大主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智能制造,以全新的流程创新引领中国钢铁的未来。我们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传感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刘玠回忆道,改革开放前后,钢铁行业有两项重大进展影响深远。一项是1974年国家投入巨资在武钢建设一米七工程,拉开了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序幕。另一项是1978年宝钢建设,钢铁工业信息化由此逐步发展。“钢铁工业目前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这对钢铁工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这样一个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来实现升级换代、让我们钢铁工业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王国栋则提出,我们要做好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把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钢铁行业,破解行业全流程的“黑箱”,打造创新基础设施,以此来推动钢铁工业的创新发展。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的“四个面向”要求之一,也是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徐匡迪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模式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恰恰表现在我国钢铁工业的支撑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即使在今天,我国钢铁出口仍不到10%。这是因为,在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钢铁工业仍以满足国内基本建设需求为主。铁路、桥梁、道路等的建设,也都需要大量钢铁材料来支撑。“新征程、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各产业对钢材品种质量不断提升的新要求;我们要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集中行业内外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何文波说道。“钢铁工业要走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创造我们中国人的世界唯一、世界第一的产品。”王国栋指出,在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方面,要“一条龙”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要实现产品高质化发展,补齐技术短板以服务促进下游行业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化创新发展。王利表示,我国有当前*国际化的汽车市场,而实践创新*重要的就是通过需求驱动。因此,宝钢与汽车研发中心(欧美日自主)成立联合实验室,推进 EVI(供应商先期介入)服务,掌握用户的*新需求。面对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对低碳汽车板提出的诉求,假如宝钢无法提供低碳汽车板,未来发展很有可能受到约束。面对“双碳”约束,中国宝武将以绿色低碳为统领,一是强化基础研究与院校合作,加强对原创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二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国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王国栋认为,科技工作者要深入企业,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比如实验的过程,就要体现深度融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教育工作者,要紧紧依靠企业主体,用企业的需求来驱动我们的发展。”王国栋说道。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王国栋还强调了“服务化”,即我们的上游要为我们的下游服务,通过服务促进下游行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链变成一个优化的创新产业链。“这样,通过我们十几年、几十年的工作,我想我们会把钢铁工业做到世界领先的钢铁工业集群。”他说。同样,在何文波看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圈,也是“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要完成的一项重点任务。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为钢铁行业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座谈会上,王利告诉与会嘉宾,他从1992年就进入了汽车用钢研发领域,目前依然工作在研发一线。他还分享了2016年宝钢应诉美国“337调查”的故事。“当时美国有一条主要的指控是‘中国不可能完全靠自主能力开发出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宝钢义不容辞承担起了应诉任务。我前后花了1年时间整理了宝钢近10年的先进高强钢自主开发的历史数据,作为主要技术证人到中国香港应诉,接受了对方律师长时间的盘问。*终,我们历经两年时间取得完胜,捍卫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尊严和中国钢铁产品的品牌形象。2018年,钢协还专门对此进行了表彰。”他回忆道。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技术人员,唐笑宇深深地为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关爱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认为自己很幸运,从钢协到河钢集团、再到所在车间,都给了自己很好的锻炼平台和机会。“河钢集团以产线为独立市场单元,将优秀人才和优势资源向产线聚集,为我们锤炼技能、岗位建功提供了肥沃土壤;从钢协党委到车间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关心关爱青年人才,为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搭建了广阔舞台。”他说道。正如王利、唐笑宇一样,百年来,钢铁行业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扎根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断在关键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钢铁工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钢铁工业将融入新工业革命,全面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强国,满足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需求,引领世界冶金技术。”干勇强调,“我们有这个信心。”“今后,中国钢铁工业依然任重道远,钢铁人必须凝心聚力、团结合作、奋勇前进,在世界钢铁历史上,留下我们中国人的印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向主席汇报:我们完成了主席交给我们的所有任务!”王国栋动情地说道。代表们对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所表达出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愿景和信心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他们道出了所有钢铁人的心声。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