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2016-03
河北钢铁业:市场调节“去产能”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3.07 丨 5037与以往的行政手段不同,本轮河北钢铁业去产能方式,主要是市场淘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钢企,或者通过降低成本自救,或者搬来国企救兵“托盘”。 北京以东200公里的河北省迁安市西部经济开发区,分布着大大小小近十家钢铁厂。驱车从南面驶进迁安,远远便可望见一座座高炉冒着白色的烟雾,其中一些已经熄火。 迁安位于燕山南麓,滦河岸边,西边山体铁矿资源丰富,因此迁安的钢铁厂基本分布在这里。改革开放后,迁安依靠铁矿迅速发展,成为“钢城”。 但如今,这里钢铁厂的日子并不好过。2015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达50.5%。河北首当其冲——世界上每生产9吨钢,就有1吨是河北生产的。 “钢企日子好的时候,生产一吨钢的利润能买一个手机,但现在都买不了一瓶矿泉水。”唐山市钢铁工业协会信息部部长刘凯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便是解决眼下困局的方案。“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供给侧打响改革攻坚战,“去产能”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6年五大任务之首。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在“去产能”的背景下,河北的钢铁企业在经历多年“温水煮青蛙”后,正面临“生死考验”的关键节点。 资金链考验 关停的企业并不是因为亏损而停产,而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链的脆弱注定其熬不过这个冬天。 据中钢协数据,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亏损645亿元,同比减少871.23亿元。在亏损榜单上,老牌国企酒钢、包钢、本钢、鞍钢、武钢占据了前五席,亏损额均在70亿元以上。而在前二十大亏损企业中,2015年由盈转亏的,竟多达15家。 钢铁全行业亏损的背景,是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据中钢协数据,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当年即过剩1亿吨。近三年来,钢铁价格下降了50%以上,直至今年才又反弹了不到5%。 长期跟踪钢铁行业的分析师李琴介绍,2015年唐山有的企业炼一吨钢要赔200-300元。 “现在河北省被淘汰的产能,多是县市*的中小钢铁企业,邯郸和唐山的比较多一点。”邯郸钢铁(以下简称邯钢)一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前副会长宋继军统计,截止到2016年1月1日,唐山地区关停的钢厂有十家,合计关停产能1609万吨。 “唐山60%-70%钢铁企业都在亏损,全行业性亏损。”宋继军说。 钢铁企业一般都生产高炉铁,炉龄一般是十年,一旦建起,高炉火是不能熄灭的,如果停产的话,只能“闷炉”,而闷炉对炉子损害很大。 一般来说,但凡有现金流,企业就不会停产。“这个行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停产,停产之后重新开炉的成本相当于重建一个炉子。另外,如果你停产一个月,原来的客户就没了,因为他担心你再停,交不了合同。”上述邯钢人士说,目前关停的企业并不是因为亏损而停产,而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产。 支撑亏损企业生产下去的动力是,市场也许会回暖,只要能生产,之前投入的钱就不至于扔了。事实上,如果行情回暖,钢铁企业的利润弹性也确实很大。比如某钢企2015年亏损近19亿,宋继军说,今年1月份钢价回升,它又盈利一千多万。 “这个时候就看谁能挺过去,第一炉子别拆了,第二场子别荒废了,谁能熬过去,明天很美好。”一位业内人士说。 但钢铁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链的脆弱决定了其熬不过这个冬天。多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内部不成文规定,不再给钢铁、水泥行业贷款,很多中小钢厂的资金链因此而断裂。 银行变脸后,大型国企要获得银行贷款也变得困难,“但不会断。”上述邯钢人士说,“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得让职工吃饭。” *先倒下的 行业寒冬中,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成为*先倒下的一批。 在钢铁行业,国企具有规模和资金优势,民企则具有成本优势。 国企可以把资金上的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国企管理成本上无法与私企竞争,所以国企只能上高端设备,一条线就是三四十个亿。私企没钱,上一条生产线只能花一两个亿。”邯钢的一位人士说,唐山的民营钢铁企业主要生产比较低端的粗钢和螺纹钢等,而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和首钢这类国企,早已布局精钢、特钢等高端产品。 但民企一旦做大,其成本优势便得以发挥作用。2015年的盈利企业榜单中,前三甲都被民企占据,分别是中信泰富(21亿元)、江苏沙钢(19亿)、河北新武安(16亿)。 排到第五的国企河北钢铁集团盈利12亿元,但据其内部人士介绍,其主要靠非钢产业赚钱。 唐山这一轮去产能,中小民企首当其冲。宋继军认为,河北钢铁业民企刚开始投资工艺技术和环保配套,还没等到收益便遇上了行业寒冬,“行业衰退对民企的影响很大,它们把很多资金都投进去了,炼钢、轧钢、炼铁还没完全配套,刚能生产的时候,危机就来了。” 另一个卡死中小民企的,是日益抬高的环保投入门槛。河北钢铁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石家庄钢铁公司前几年光上环保设备就投入了五六个亿,“小钢厂上不起,挣钱都挣不了五六个亿”。但近年来环保督导组常驻唐山、邯郸等地,企业环保投入不达标,就必须停产。 唐山地区2015年钢产量8270万吨,钢铁产业工人27万人,加上相关产业将近40万人,但唐山的民营钢铁企业规模小,多而分散,如一盘散沙。行业寒冬中,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成为*先倒下的一批。 钢铁企业停产对于迁安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在迁安开了近十年出租车的李星华仍然记得前几年钢铁行情好的时候,每天搭载*多的就是那些在钢铁厂上班的、洽谈业务的人,“一个月赚一万块钱都不是问题,从2014年开始,有钢铁厂就陆续不行了,现在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就不错了”。 在迁安城市南部,遍布着一栋栋二十多层高的住宅。“你晚上看吧,都是鬼城,很少有人住。”李星华说,“前两年还有一万多一平米的房子,现在直接降价一半,都没人买。市区一座大型超市去年底都关门了。” 一位已经停产的钢铁企业前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老板在国外,仍欠工人四五个月的工资。 唇亡齿寒,与钢厂相依而生的钢贸企业也成为*先倒下的一批。曾经做过多年钢贸,并且在钢厂工作过的侯生说,很多钢贸企业从2014年开始就不行了。去年,他所在的钢厂也倒闭了。 “原来我那些从事钢贸的同事,有的都改做化妆品了,一提钢贸都嫌丢人。”侯生说,“以前全国统计将近30万家钢贸企业,现在也就剩下10万吧。” 不一样的“去产能” “过去都是政府下任务,而这次是市场调节。”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去产能”的任务已经被中央政府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2015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多个场合用“壮士断腕”来形容“去产能”。 但本轮河北钢铁业去产能方式,则主要是市场淘汰。“过去都是政府下任务,而这次是市场调节。”在钢铁行业浸淫三十余年的宋继军看出了这一次去产能的“不一样”。 河北省钢铁业上一轮去产能是在2013年,手段主要靠下任务,当时河北某市的产能是3250吨,要压1322吨,也就是按总产量的40%去压减产能。宋继军回忆,当时下任务给十几家民营企业,国企则不用分任务。 “之前的行政干预不起效果,大家对行政干预批评也很多,所以现在转变方式。”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一次去产能,主要按照市场规律淘汰过剩产能,政府不干预。 因此,这次去产能企业接受起来要更容易些,“这一次,倒下的企业是真顶不住了。”宋继军说。 倒下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很高,有些企业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都在100%以上。要渡过难关,只能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转型升级,但资金困难使这条路难上加难。 不过,出于社会稳定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地方政府有时候并不愿意看到一些钢铁企业倒闭。 民营钢铁企业往往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比如迁安的钢铁企业也贡献了全部财政收入的1/3至2/3。武安市的钢企*高时一年纳税额占全市税收的59%,而从就业来看,全市有2.86万家庭的主要收入靠钢铁业,钢铁从业人数约5.96万,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 自救与它救 除了自救,民企还有一种脱困方式是请国企前来“托盘”,比如工贸结合的“中航模式”。 就企业自身而言,没有人愿意退出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久前河北省召集钢铁企业老板开会,“问有没有要退出的,没有一个企业吭声。都不愿意退出,因为钱已经投进去了”。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首要的选择,是自救和寻找他救之路。 “每个企业第一考虑的都是生存,要生存下来就要降低成本,通过各种手段降成本。”分析师李琴说。 盈利的多数企业是通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管理、增加产品效益等方面盈利。降低人工成本,就意味着裁员。据报春钢铁网统计,2015年以来,钢铁企业裁员潮袭来,唐山钢厂逐渐全部由4班3运转调整为3班3运转,职工人数减少10%-30%。 还有企业去东南亚、非洲建厂。“东南亚那边的劳动成本相对比较低,本来就是往那儿出口,在那边建厂,省出来一大笔物流成本,而且离铁矿石产地澳大利亚也特别近。”曾在钢铁企业做高管的侯生说。 但是成本不可能无限降低,“现在研究市场和产品,靠产品占领市场,满足不同的用户、不同人群的需要。”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冷轧部部长谭文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近几年,谭文振和同事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部门的人都有机会去欧洲等国家学习,这样不断学习引进,就可以一直领先”。 民营企业的危机感更强。从河北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的位置退休后,宋继军在民营企业津西钢铁担任高管,帮助其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2月份津西盈利7000万。但宋继军说,能够开发新产品的民营钢企,少之又少。 他认为,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是钢铁企业一条必走之路。“要按照国际需求,去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小企业普遍缺少资金优势,内部的结构调整和转型都非常困难,但这是必走之路。” 除了自救,民企还有一种脱困方式是请国企前来“托盘”,比如“中航模式”。 据界面报道,2016年1月22日,中航集团旗下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与唐山港陆钢铁达成合作意向,前者提供资金,帮助后者恢复生产,中航负责原料进口和产品销售。这就是工贸结合的“中航模式”。 之前,已经有唐山鑫达、徐州宝丰特钢、江阴西城钢铁等数家公司与中航集团有类似的合作。 国企为民企“托盘”,*早是在2014年钢贸行业“地震”时出现。在迁安,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荣信钢铁公司达成合作,由前者为后者托盘。详细信息 - 07 2016-03
过剩印记难泯灭期市 黑色系步入“铁锈时代”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3.07 丨 5026供给侧改革在整个资本市场掀起了巨浪。中国钢铁业正在加速淘汰过剩产能和去库存,淡水河谷等铁矿石巨头煎熬度日之际无奈计划减产,“链条式”压缩产能正在席卷钢铁业的整个上下游。 反映国内期货市场上,铁矿石等黑色系品种步入了“铁锈时代”,在连年暴跌后开始触底回升,其中大连铁矿石期货价格在2016年前两个月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5%,尽管价格反弹幅度令市场咋舌,但不可否认的是,“拐点论”并不能掩盖已经产能过剩印记,其未来的价格回升之路注定不平坦。 铁矿石再演大涨行情 市场似乎一般不按常规出牌。低成本供应的增加及中国需求的疲弱,本应该在2016年对铁矿石价格构成压力。但实际上,铁矿石价格却在2016年的头两个月上涨近20%,站在每吨50美元上方。 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青岛港62%品位铁矿石到岸价格3月3日上涨2.1%至每干吨52.50美元;去年12月曾触及每干吨38.30美元,创出2009年以来*低水平。今年2月其价格却累计上涨19%,为2012年12月以来*大单月涨幅。 虽然大涨行情再度上演,但矿商巨头仍然煎熬难耐。近日,巴西矿业巨擘淡水河谷预计,2016年将有7000万吨全球铁矿石产能关闭。业内人士表示,在惨淡经营了一年后,2016年铁矿石退出产能总量将大于新增产能数量,市场供需压力小于去年,因此今年铁矿价格跌幅将明显减小,甚至在中国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调节下,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受国内钢厂复产增多及巴西、澳大利亚受天气因素影响发货减少影响,春节后进口铁矿石价格成为涨势*强劲的大宗商品。 位于东南沿海的厦门石鼓山码头,某物流公司运输车队为了环保正在用集装箱运输铁矿砂。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司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2015年年底就开始天天运输铁矿砂,港口的大部分铁矿砂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运输到靠近厦门的漳州的一家大型的民营钢铁厂。 “有时候这家钢铁厂一天就需要1万吨铁矿砂,所以我们非常繁忙。”上述运输车队的司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分析师邱跃成指出,近期主流矿山发货逐步恢复较高水平,到港量在逐步增加,而目前钢厂高炉开工率恢复程度不及预期,钢企需求较为平稳,进口矿价进一步上涨幅度有限。 受铁矿石及煤炭等干散货市场回暖的影响,3月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报342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点,涨幅2.09%,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上涨,各类型船舶运费齐升。一些海运分析师认为,近期原油价格维持底部盘整,对船运成本形成一定支撑,加之黑色商品的运输量有一定增加,从而导致BDI指数有所回升。 另外,来自一些钢材现货商提供的消息显示,春节后钢厂复产有所加快,但总体看受制于债务及资金压力,钢厂复产速度整体不及预期,华东地区主导钢厂对代理商3月份订货依然普遍打折,厂提资源规格也普遍不全。而当前无论是钢厂库存和市场库存,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后需求的释放,市场库存将有望转入全面下降通道,供需形势也将进一步趋于改善。 随着价格反弹,铁矿石成为大宗商品市场中表现*好的品种。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其价格反弹可能受到中国钢厂补充库存和天气因素导致澳大利亚部分发货中断的提振,而这些支撑因素可能是暂时性的。 黑色系悄然步入“铁锈时代” 期货市场黑色系的价格整体反弹,似乎并不能令多头信心满满。业内一些分析师担忧,黑色金属价格走势仍未摆脱下行通道,因为市场预期的好转拉动的价格走强很难持久。投资反弹拉动钢铁需求和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的预期在短期内难以被完全证伪,所以黑色金属价格仍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反弹空间,但仅仅依靠预期支撑的反弹行情终有落空的时候。 从库存方面来看,担忧不无道理。相关机构监测显示,从全国钢材库存来看,截至3月5日当周全国钢材库存量继续上升。另外,因准确预测宏观经济方向而得名的“铜博士”亦是如此,国际铜价近一个月以来明显反弹至数月新高,与此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却激增至历史*高。 上海大柏树附近一家钢贸商的负责人表示,春节后钢厂复产有所加快,但总体看受制于债务及资金压力,钢厂复产速度整体不及预期。华东地区主导钢厂对代理商3月份订货依然普遍打折,厂提资源规格也普遍不全,而当前无论是钢厂库存和市场库存,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后需求的释放,下周起市场库存将有望转入全面下降通道,供需形势也将进一步趋于改善。 邱跃成表示,以*新的成本和钢价测算,多数钢厂生产螺纹钢仍处于略有亏损状况,盈利的企业主要依靠使用前期低价原料库存。而相对来看,近期板材价格涨幅明显大于螺纹钢,部分具有产能转移条件的钢厂开始将铁水优先使用于生产板材,减少建筑钢材生产比例。 另据中钢协统计,2016年1月99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7.19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2.93亿元。显示近期钢价上涨仍不足以使全行业扭亏,成本对钢价走势依然形成支撑。 邱跃成认为,当前国内市场及钢厂库存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在各地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央行年初信贷集中投放带动下,国内终端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市场供需有望继续改善。同时,近期板材价格涨幅明显大于建筑钢材,部分钢厂将铁水优先用于生产板材,对建筑钢材价格走势也将形成支撑,短期国内钢价或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任务首当其冲。煤炭、钢铁现有产能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去产能也将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无论投资者还是行业企业,都不能对当前的市场形势过于乐观,毕竟去产能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详细信息 - 22 2016-02
2月22日财经媒体要闻早读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22 丨 5266国内资讯 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 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小区 (北京晨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央行变相双降再落地 操作1630亿元MLF并下调利率 (证券日报) 2月1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获悉,央行当日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163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为475亿元、620亿元、535亿元,3个月利率持平为2.75%,下调6个月、1年期利率至2.85%、3.0%。 央企第二批试点名单有望上半年公布 (证券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建众创空间。 2月民新中小企业指数下滑 专家称企业信心正处于筑底期 (证券日报) 2月份民生新供给制造业综合指数为37.5%,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2月民生新供给小微企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7.5%,较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 沪指震荡微跌0.10% 猴年首周涨逾3% (腾讯证券) 周五两市维持震荡走势,受“央行决定对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传闻影响,沪指一度冲高回落,*终微跌收盘。猴年首周,沪指涨逾3%,表现可圈可点。 国际经济 英国1月零售销售年率上升5.2% 增速创四个月*高水平 (汇通网) 英国国国家统计局(ONS)周五(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月季调后零售销售大幅增长,增速达到四个月来*高水平,标志着英国经济仍有充足的复苏潜力,但英国的经济和通胀增速低迷,或使得英国央行(BoE)不急于加息。 美国1月未季调核心CPI月率上升0.3% 升幅创四年半之* (汇通网) 美国劳工部周三(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未季调核心CPI月率上升0.3%,升幅创四年半以来,意味着美国的物价压力已经有所上升,从而为美联储年内开启渐进式加息铺平了道路。 俄罗斯:产量冻结协议磋商应在3月1日前结束 (汇通网)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主要产油国围绕产量冻结的初步协议磋商应在3月1日前结束。此前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已经在多哈达成统一立场。 英国首相: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 (汇通网) 英国首相卡梅伦周六(2月20日)宣布,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决定英国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此前一天,欧盟峰会就英国提出的欧盟改革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卡梅伦认为在这种气氛下举行公投。 巴西宣布削减财政支出 (中国证券报) 巴西政府19日宣布,为了应对经济衰退,今年将继续削减财政支出234亿雷亚尔(约合58.5亿美元)。 财经评论 房地产库存有多高?王一鸣称需要卖6年5个月 (华尔街见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昨天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中指出,按照大口径来计算,我国商品房去库存需要6年5个月,而商业用房去库存更是需要10年10个月。 留给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经济时报) 2016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题为《中国需开展真刀真枪的改革》的文章中开宗明义: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法,2016年是火猴年,这可能会为商业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产业经济 BDI指数连升第六日 因小型船舶运费上涨 (路透)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乾散货运价指数周四(19日)连升第六日,因小型船舶运费上涨。 楼市税收优惠调整传递强烈“去库存”信号 (新华网)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19日联合公布的通知,自2016年2月22日起,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详细信息 - 22 2016-02
国内钢市能否迎来 “第二春”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22 丨 4891进入2月以来,楼市不断出台重磅利好新政。继2月初降低首付比例后,上周五,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暂不实施部分政策。 “财政部出台的新政策是房地产去库存的组合拳之一,将提升市场对房地产向好的预期。”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郑州地区某住宅楼盘置业顾问荆兴海告诉记者,新政策发布后,仅上周六一天该楼盘就成交了15套房,以改善性需求客户为主。“之前除了开盘当天外,很少见到这么火爆的。”他说。记者查询相关数据发现,该楼盘*近一次开盘是在去年10月底,而去年11月成交59套,去年12月成交41套,今年1月成交60套,平均每天仅不足2套。 房地产是国内钢材市场*大的消费端之一,春节过后,钢材市场在去产能政策的刺激下已出现了一波“开门红”行情,此番房地产市场再出利好新政,能否给国内钢市带来“第二春”? “短期来看,新政策对国内钢材市场无疑是一个利好。”邱跃成说,从中长期来说,由于国内房地产整体的库存压力仍比较大,楼市新政能否持续提振钢市还得看其能否实质推动房地产去库存。 此外,一名钢材产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房地产的去库存不是短期就能够实现的事情,即便库存出清,开发商也未必急着盖新房,对钢市有实质影响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能否得到提升还有待观察。 光大期货矿钢分析师夏君彦也表示,楼市轮番出台新政策,对房地产的去库存有一定作用,但传导到钢市还需要时间。“钢材市场目前已经到了此轮反弹的尾部,多单正逐步获利了结,后期走势需要看3月份的市场需求。” 但邱跃成并不这么认为。他说,目前国内钢厂开工率依然维持低位,随着元宵节过后终端需求的启动,市场供需形势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现在诸多利好政策对市场信心已经形成明显提振,短期螺纹钢和铁矿石期货都看涨。”详细信息 - 19 2016-02
工信部副部长谈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19 丨 5049去产能是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近期,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承担组织实施工作的相关部委,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工信部副部长冯飞18日接受记者采访,阐述工作思路。 多部门将摸底做好任务分解 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这是国务院近期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 根据部署,各地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分别对本地区、有关中央企业化解相关行业过剩产能工作负总责,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则负责综合平衡,并与各有关地区、国务院国资委进行协调,将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落实到位。 冯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工作正在往前推进,近期将召开电视电话会,将去产能目标任务布置下去。关于钢铁去产能工作,他透露,各地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去产能方案,报上来后还将结合总体目标任务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过往去产能中曾经存在的地方意愿不强的现象,冯飞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将做好产能调研摸底工作,从环保、能效、质量、安全、技术等各方面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好综合平衡和协调工作,把去产能总体目标切实地落实下去。 “九招”加速过剩产能退出 关于如何落实冯飞说,工信部将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决策部署,总的思路是要通过法律、标准和经济的手段来加快过剩产能的退出,主要有九个方式: 一是通过加强环保执法来压减产能;二是通过能耗标准的严格实施来压减产能;三是加严质量标准的实施压减产能;四是对于安全标准加强实施和监管,对不达到强制性标准的要立即停产整改;五是技术方面,比如说对于炼铁的高炉不足400立方米,炼钢电炉、转炉不足30吨的要予以退出。 此外,相关部委还将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主动压减产能,通过兼并重组压减产能,通过转产搬迁来压减产能;*后一个渠道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压减转移产能。“通过法律、标准严格实施,通过经济激励手段,来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使得过剩产能加速退出。”冯飞说。 “两个困难”需高度关注 关于去产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冯飞说,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第一个是职工安置,第二个是资产处置。 对于职工安置,新设立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基金将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同时,产能退出后,盘活的土地资源的收入收益,将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另外,还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退养、再就业帮扶等政策措施,将企业主动作为和社会保障结合,共同做好职工安置。 关于资产处置,冯飞说,将通过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的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比如要落实金融机构呆账、坏账核销财政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等,同时也要严防逃废债务的一些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详细信息 - 19 2016-02
未来5年钢铁去产能超1亿吨 这50万职工怎么办?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19 丨 5108“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目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中钢铁行业是工作重点。为此,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钢铁化解产能的目标任务,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消费出口中心,钢铁工业已成为我国*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但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我国进入新常态,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为1982年来首次下降;我国钢材实际消费6.64亿吨,同比下降5.4%,为1996年来首次下降;钢材出口1.12亿吨,同比增长19.9%。2006年以来,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从2012年开始,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在合理水平线以下,2015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不足67%。 由此造成钢铁行业亏损严重,2015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亏损645亿元,亏损面50.5%,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特别是从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趋势看,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已过峰值,开始进入下降趋势,钢铁工业必须减量发展、科学发展。 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对钢铁行业来讲,首先强调要依法依规淘汰,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对污染物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对达不到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 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对钢材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依法关停退出。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对未达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安全条件达不到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立即停产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关停退出。 加快淘汰落后设备,立即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特别是对生产地条钢的企业,要立即关停,拆除设备,并依法处罚。 在依法依规淘汰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主动退出。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一是企业主动压减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尽快退出已停产的产能。鼓励钢铁产能规模较大的重点地区支持属地企业主动承担更多的压减任务。 二是兼并重组压减产能。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产钢大省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 三是转产搬迁压减产能。对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不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鼓励其实施转型转产;具备搬迁价值和条件的,支持其实施减量、环保搬迁。 四是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 化解产能是十分艰难的过程,特别是涉及到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和社会稳定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是安置职工难。要化解1亿~1.5亿吨产能,约有50万职工需要妥善安置。尽管部分有条件的企业经过周密准备和付出高昂代价,较好地安置了职工,如攀成钢转型之后,较为快速、平稳、顺利地完成了9200名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但更多的企业会由于资金断裂、政府托底政策不到位等因素,无法对职工进行妥善安置。这将给社会稳定造成较大隐患。 二是清偿债务难。部分钢铁企业之所以成为“僵尸企业”,是因为其连年亏损造成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正常生产被迫停产。“僵尸企业”往往债务复杂,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如无法妥善处理,其可能造成关联企业或个人新的债务危机。比如海鑫钢铁集团有超过900家债权人共申报债权234亿元,已确认债权143亿元,其中,仅民生银行就有约70亿元贷款,而企业账面资产只有69亿元。 三是稳定经济难。钢铁企业大多对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更甚。钢铁企业停产或者破产时,一旦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好转型发展的准备,就有可能导致当地经济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新隐患。 化解产能更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反复性,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化解过剩产能用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我国要压减的产能远远超过上述国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太急于求成。可在以下几方面发力,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一是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围绕环保、质量、安全、能源等,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联合环保、质检、安检、税务等部门,严厉打击环保、质量、税收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稳定消费。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开展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试点;对医院、学校、保障房、公共建筑和市政建设工程等使用政府性资金的投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钢结构,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稳定重点用钢行业消费,促进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推进钢材在汽车、机械装备、电力、船舶等领域扩大应用和升级。将非道路工程机械、老旧非数控机床、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将农机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扩大、时限缩短。 三是市场决定。坚持市场倒逼,政府、行业、咨询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引导,做好产业政策、公共咨询产品与市场手段的衔接,细化化解产能的具体措施;市场结合政策导向,参考专业化咨询成果,实施差别化的利率、电价、水价等,促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过剩产能退出;清理取消地方违反相关规定制定的面向产能过剩企业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性措施。 四是做好托底。围绕人员安置、债务处理等,设置足够规模的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确保化解产能的平稳实施,对河北等重点区域给予政策倾斜。 减量发展,更要科学发展。减量发展并不是不发展钢铁工业,而是要科学发展,是从过去的追求规模转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钢铁工业应该是以减量化为核心的九化协同发展、创新发展,重塑高效的产业价值链,即减量化、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差异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和国际化。 首先促进绿色和有序发展。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开展环保、节能对标活动,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钢铁企业实现环保节能稳定达标,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全面推行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的“六位一体”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盲目发展。 其次要加快智能制造和多元发展,引导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制定钢铁生产全流程“两化融合”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加快有效益的多元发展,扩大职工就业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三要提升品质品牌和差异化发展。树立质量标杆,升级产品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主要钢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千方百计避免同质化价格竞争。 第四研发高端品种。加强钢铁行业生产加工与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对接,引导钢铁企业按照“先期研发介入、后续跟踪改进”的模式,重点推进高速铁路、核电、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第五提高服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努力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发挥钢铁优势产能,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化解产能关键在执行、在严格执法监管。造成产能过剩的背后,有政府强力干预的影子;化解产能过剩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在当前企业经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化解产能过剩,应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政策和资金托底;关键是要解决好职工安置和债务清算工作,以及地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快构建“僵尸企业”的退出和转型通道。特别是强化环保执法约束作用,严格依法处置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体系,覆盖所有钢铁企业。 加大能源消耗执法检查力度,全面调查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情况,严格依法处置生产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不达标的钢铁企业。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执法,全面调查钢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生产状况和生产条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对因工艺装备落后、环保和能耗不达标被依法关停的企业,注销生产许可证;对重组“僵尸企业”、实施减量化重组的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优化程序,简化办理。 严格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全面调查钢铁行业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公布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信息,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钢铁企业。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监测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强化监督检查一定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把各地区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落实情况列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各地区要将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年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建立举报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地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企业要予以问责,确保化解产能工作的有效实施,并真正取得实效。详细信息 - 18 2016-02
中国钢铁工业出路在提高产品质量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18 丨 4921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主要靠内需。钢铁工业产能过剩是在全球多种产能、供给过剩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全球钢铁需求进入相对稳定甚至缓慢下降阶段,因此靠外需来消化过剩产能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钢铁工业的出路在于提高和改善钢铁产品质量,扩大钢铁下游产品的使用,并且能够扩大出口,这才是保持高产能的出路所在。但国际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大,而且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并不容易。 过去30年世界钢铁工业需求增量主要在中国 1951-1980年的30年,国际生铁产量、钢铁产量分别从1.34亿吨、1.89亿吨增加到5.684亿吨和7.871亿吨,分别增加4.344亿吨和5.981亿吨,其中中国分别增加0.4亿吨和0.35亿吨,中国的贡献分别为9.20%和5.85%。 1986-2015年的30年,全球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增加6.237亿吨,8.50亿吨,其中中国分别增加6.84亿吨、7.445亿吨,中国的贡献分别为109.67%、87.60%,剔除中国的产量,全球生铁产量不仅没有增加,还下降了3830万吨,粗钢产量增加了9150万吨,年均增加微弱。 由此可见,过去30年全球生铁产量主要是中国生产和供给,其他国家产量在减少,而生铁的需要主要是中国,中国生铁出口很少。这意味着过去30年世界其他国家对生铁需求总量没有增加而是在减少。事实上从2000-2014年的15年,全球铁矿石增量的99%是中国消费的。由此可见,如果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不增加,世界铁矿石需求就不会增加。 世界粗钢产量在过去的30年平均每年增加30万吨左右,如果用35年的数据(1981-2015),全球粗钢产量增加7380万吨,年均增加只有21万吨左右。从2007年世界粗钢产量(不包括中国)达到历史*高水平85100万吨之后,就再也没有超过这一纪录。 这说明,除中国之外,全球粗钢需求量进入相对稳定甚至缓慢下降阶段,世界每年粗钢需求大体在8.1-8.3亿吨之间,目前是高水平阶段,今后的趋势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中国人均钢铁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难以持续提高 过去的20年,全球累计生铁产量165.73亿吨,粗钢产量233.16亿吨,同期中国生铁产量76.706亿吨,粗钢产量82.404亿吨,分别占世界累计产量的46.28%,35.3%;而在*近的10年世界生铁累计生产104.2亿吨,粗钢144.54亿吨,中国生铁产量59.375亿吨,粗钢产量64.696亿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6.98%,44.76%,而2015年当年中国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占世界的59.52%和49.5%。 中国人口占世界只有20%,但是,生铁和粗钢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从2000年和2002年开始超过20%,而且持续了10多年,2015年我国人均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达到了500多公斤和近600公斤。2015年世界人口72.2亿不到,剔除中国人口外为58.6亿人口,不计算中国人口,2015年世界人均生铁产量不到80公斤,人均粗钢产量140公斤。 从历史经验看,主要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人均生铁和粗钢高水平持续发展阶段,比如美国1974年人均生铁达到453公斤,粗钢达到690公斤;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人均生铁和粗钢产量,1974年日本人均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为905和1172公斤,到1985年依然保持着人均735公斤和960公斤的水平,2015年人均分别为661公斤和873公斤;德国1974年人均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为707公斤和1050公斤,1985年保持着570公斤和732公斤的高水平,韩国2005年人均生铁和粗钢分别为559公斤和994公斤,2015年依然保持着932和1428公斤的水平。依此来看,中国的钢铁工业按照人均水平不算高。 但是,我们看看美国和英国,则是另外一种结论。其人均水平达到一定顶峰之后,就再也没有创历史新高,而是持续不断地下降。美国1974年粗钢产量人均690公斤,1980年下降到500公斤,1985年下降到370公斤,2015年只有254公斤;英国在1974年粗钢产量达到人均442公斤以后,逐年下降,1985年只有306公斤,2015年只有186公斤。 日本、德国、韩国为什么能够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人均钢铁产量水平?根本原因在于这三个国家钢铁以及耗用钢铁的产品出口发挥了巨大作用。 德国出口的钢材长期以来占钢铁总产量的50%左右,德国乘用汽车出口2014年达到430万辆,而工程机械、家电以及其他钢铁产品出口也是德国的长项,可以断定,德国境内自身的钢铁使用人均水平应该和美国、英国水平接近。 日本是钢铁生产、钢铁产品出口大国,日本的钢材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出口。日本钢材出口一直保持每年4000-4350万吨的水平,占粗钢产量40%以上,汽车出口保持在450万辆左右,再加机电产品、船舶和其他钢铁产品出口,日本国内人均使用水平也不高。 2015年前10月韩国出口钢材2610万吨,一年3000万吨以上,占韩国粗钢产量接近50%,汽车出口300万辆左右,外加船舶及其他钢铁产品出口,国内人均水平也不高。 由此可见,几个钢铁生产大国,尤其是人均产量大国,不是因为其内需水平高而保持长期高水平,而是因为其主要需求是出口才保持了高水平的人均水平,钢材的出口一般达到粗钢产量的40%甚至50%,并伴随使用钢材产品的汽车、船舶、工程机械设备、机床、机电产品出口,如果没有这些出口作为支撑,保持高水平的人均钢铁产量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钢材主要是内需,外需有限。在2005年之前,我国钢材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进口,出口相对较少。目前进口钢材每年依然在1300-1400万吨左右,虽然出口钢材1-1.2亿吨,但占国内钢材产量只有10%,我国钢材出口占目前钢铁产量的30%-40%以上,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目前的技术和知识产权都不可能支持我国钢材的持续高水平出口。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任重道远 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主要靠内需,在内部产能、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逐步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应该看到,这个过剩是在全球多种产能、供给过剩背景下产生的,而且是产能、供给、市场需求大国向市场需求相对小、而供给能力相对充分竞争的世界市场进行开拓,市场的扩大不容易实现。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美国、英国模式加日韩、德模式。也就是说,主要以国内需求为主,以出口为辅。根据这一模式,考虑到国际竞争和各国需求(如印度等会增加钢铁产能,主要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竞争水平)以及历史经验,我们预计,如果出口能够保持在1-1.5亿吨左右,并有相应的汽车、工程机械和设备等钢铁产品出口,我国生铁产量和粗钢产量将逐渐下降。 未来5年内我国生铁产量会下降到400公斤/人,人均粗钢产量下降到500公斤/人,到2025年将分别下降到300公斤/人和400公斤/人。以此计算,2020年,我国人口14亿,生铁产量应为5.6亿吨,粗钢产量7亿吨,到2025年人口14.2亿,生铁产量5.26亿吨,粗钢产量5.68亿吨,即使乐观估计,也不可能增加生铁和粗钢产量,因为我国建设耗用的钢铁产品回收的废旧钢铁比例将提高。 按照这一水平,我们进行10年的设计,未来10年我国将累计生产生铁57亿吨,粗钢68亿吨,而这一水平超过了2006-2015年10年累计的粗钢产量3亿多吨,生铁产量略少2.4亿吨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乐观的估计。 根据10年生铁产量计算,即使国内不生产铁矿石,按照进口铁矿石含铁量平均48%的水平计算(澳大利亚的水平),我们需要进口118.75亿吨铁矿石,平均每年进口11.8亿吨左右。事实上,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5亿吨多,炼铁产量应该在4.38亿吨左右。 2015年国内铁矿石产量13.7亿吨左右,生产生铁3.84亿吨左右,由此可以计算,2015年我国的生铁产量大体在8.2亿吨左右,即使扣除库存,也应该在7.7亿吨左右,这对我国钢铁工业来说,将人均水平提高了,后续的产能压缩压力更大,对世界铁矿石的需求更难增加。如果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含铁量提高,进口铁矿石难以增加,只有国内停产才能增加进口,而国内停产也存在一定难度。 总体预计,未来国内铁矿石将依然保持10亿吨左右的产量,大体炼铁3亿吨左右,国外进口保持在目前水平相对稳定或微弱增长。 以上数据和事实说明,从中国的需求来说,未来钢铁工业和铁矿石需求都不会再出现新的繁荣。唯一存在突变的因素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是两个人口密集的国家,印度的人均粗钢水平只有65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印度市场的开发,可能不同于中国,寄望于未来10-20年内,印度出现中国那样的繁荣和需求,不容易。 世界粗钢产量从1.83亿吨增加到8.2亿吨用了65年(不包括中国),而我国用了15年时间。世界对钢铁的需求是缓慢增长的过程,产能过剩及其调整时间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钢铁产品用途不断扩大,中国15年增加产能达到世界总和,其结构调整就不是短期所能够完成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必须从长远角度设计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在于提高和改善钢铁产品质量,扩大钢铁下游产品的使用,并且能够扩大出口,这才是保持高产能的出路所在。但国际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大,而且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并不容易。 压缩供给,大幅度压缩生产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未来10年生铁压缩产量需要达到至少1.65亿吨,按照2015年的估计数7.7亿吨来说,至少压缩2.4亿吨生产,粗钢压缩2.36亿吨,按照2015年的估计数需要压缩生产3亿吨。什么样的企业在产能压缩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就看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和需求,能够保障市场份额不丢失。详细信息 - 18 2016-02
铁矿石“挤柠檬”大战愈演愈烈 矿业巨头英美资源“壮烈出局”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18 丨 4967在这轮铁矿石“挤柠檬”大战中,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Plc)成为了*大的输家,被迫退出铁矿石市场,但战火仍在延续。 矿业巨头退出铁矿石市场 这一拥有长达99年历史的矿业巨头去年遭受56亿美元损失,不得不从铁矿石行业中抽身。在铁矿石价格暴跌之际,全球矿业巨头采取继续扩大产量的策略,从而导致一些铁矿石生产商不堪压力退出市场。必和必拓曾将这一策略称作“挤柠檬”。 英美资源集团CEOMarkCutifani表示,原材料市场前景惨淡,“我们已经看到铁矿石的竞争者涌入市场,供给侧将在一段时间内很艰难”。 英美资源集团正考虑出售旗下的非洲*大铁矿石生产商——昆巴矿业公司(KumbaIronOreLtd)的控股权。此外,该集团还可能退出Minas-Rio,这是全球*大的矿业项目之一,也是英美资源投资*大的铁矿石项目。 连年亏损评级遭下调至垃圾级 继标普之后,惠誉周三下调英美资源评级至垃圾级,展望负面。惠誉质疑该矿业巨头是否有在“买方市场”出售资产的能力。惠誉称,展望负面主要反映了集团重组计划能否取得*终成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由于英美资源可利用的资产或盈利低或出现亏损,问题在于该公司是否能够吸引多个管理层可接受的买方。 华尔街见闻2月16日提及,英美资源集团去年亏损扩大超过一倍,被迫披露一项更激进的资产出售和成本削减计划,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 连续四年亏损后,英美资源集团加大了“减支瘦身”的力度,力争从2016年起实现正的自由现金流。该司计划于年底前将债务削减至少于100亿美元,并出售亏损的矿场,目标年底前剥离60亿美元的资产,此前计划为今明两年共计40亿美元。 2015财年净亏损56亿美元,上年为净亏损25亿美元,亏损扩大的原因是计入了38亿美元的资产减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全年营收230亿美元,同比下降26%;剔除特殊项目后,每股盈利为0.64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雪上加霜淡水河谷四季度产量或再创新高 尽管全球铁矿石产量严重过剩,价格暴跌,但*大的铁矿石生产商淡水河谷周四或将公布更糟糕的消息,即淡水河谷第四季度铁矿石产量可能再创记录新高。 据彭博调查7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测,淡水河谷四季度铁矿石产量将达到8830万公吨,创纪录新高,高于第三季度的8820万公吨。摩根士丹利预计,铁矿石过剩的局面将至少维持到2020年。去年年中,铁矿石基准价格在60美元/吨下方,已从2011年的高位下降超70%。详细信息 - 17 2016-02
供给侧改革的港城样本 向钢铁4.0出发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16.02.17 丨 5031无论外界怎样,沙钢始终在做一件事,这就是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做精、做强钢铁主业。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国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困难和考验的一年。面对市场竞争激烈,钢材价格一路下跌的严峻挑战,沙钢强化市场走势分析研究,优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加快产品结构创新,狠抓质量稳定提升,深入开展“降本节支、创新挖潜增效”工作,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58亿元、利税47.4亿元,其中利润18.9亿元。利润实绩位居全国同行前三甲。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证实了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的一句话,“选择钢铁,我们没有选错。”据介绍,2016年沙钢生产经营新的奋斗目标是:集团控股型生产企业炼铁产量2370万吨、炼钢产量2560万吨、轧材产量2635万吨;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利润40亿元,在钢铁“寒冬”时期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围绕做精,用精细化管理打造竞争优势 去年,沙钢整合了棒线厂、电炉炼钢厂和转炉炼钢厂,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与此同时,深入推进核算单位*小化,加强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而这些无不都指向“管理”一词。 “企业要实现利益*大化,不可能向用户抬高价格,只能对自己深挖潜能,这就促使我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总裁龚盛告诉记者,在生产上,沙钢更加追求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组织模式,注重产能效益效率的提升,以往只要有订单车间就生产,现在要在生产前算一算账,是亏还是赢;在销售上,“产销研一体化”机制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一同深入客户内部,了解客户所需,制定“客户版”的工艺标准,实现产品的“私人定制”;在研发新品上,把市场作为研发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保证效益*大化;在设备检修上,缩编委外检修队伍,实施派工制,由原来的找人干活变成了现在的人找活干,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说上述几项都是润物细无声,那么沙钢开展的降本节支工作则是立竿见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5年,我们先后开展了三轮‘降本’工作,分别是年初的31个‘挖潜增效’项目,5月份的611个‘吨钢降本’活动项目,10月份的25个大项93个小项的‘降本节支,创新挖潜增效’重点工作,后来我们又做了调整将25个大项93个小项归口到5大板块。”龚盛说。 龚盛认为,降本节支、创新挖潜增效,绝不是只是为了应对严峻市场而作出的决策,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拿10月份为例,25个大项93个小项分解降本节支目标总额是7320万元,吨钢降本目标是40.9元,实际完成1.3个亿,吨钢完成72.9元。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减少了浪费,更重要的是植入了精细化管理的基因。” 据了解,2015年沙钢累计挖潜增效超25亿元,实现吨钢降本15.13亿元,5大板块实现效益5亿元,共产生了871个吨钢降本工作亮点。如果说,过去40年快速发展,重在量的积累,而现在正是实现质的建构,这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就是沙钢“做精”的深刻内涵。 日前,沙钢ERP财务整合集成项目成功上线,实现了对已建、在建和新建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集成,实现数据自动实时抛账,达到产供销一体、管控衔接以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同步。“沙钢全面迎来大数据时代,将进一步提升沙钢的管理水平。”龚盛说。 围绕做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向钢铁4.0出发 钢铁行业如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我认为未来50年内还是离不开钢铁的。是要多少的问题,要什么样的钢铁品质的问题,是品种的问题,是钢铁服务的问题。”沈文荣认为,钢铁企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去年沙钢启动了“两高、两提”战略工程,主要围绕开发高端目标用户和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销量,提升效益。这一战略是沙钢未来3~5年的重要部署,标志着沙钢全面升级产品结构,进一步做强钢铁主业、加快企业转型步伐的有力措施。 数据显示,2015年沙钢本部成功开发试制新品42个,其中英标B500C抗震钢筋等系列出口钢筋、钢纤维用钢GX006、Q500qE桥梁钢板等26只新品均已实现批量生产;开发高端用户39家,成为全球*大的金属制品生产厂家贝卡尔特集团首家签订全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供应商。 “工业4.0,未来的5~10年势必要走,我们国家的钢铁工业达到4.0的有几家?还没有。”沈文荣认为,沙钢的发展也要根据钢铁4.0进行规划。 沙钢还在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去年7月份,国内首套炉前快速在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在沙钢电炉炼钢厂成功投入使用。该“机器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来设定、控制机械手的运行轨迹,实现精准测温,成功替代了原先的人工取样测温。沙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计算机应用中心主任顾力平说。“未来3~5年,我们还要引进1000~1500台机器人装备,加速企业的智能制造步伐。” “要把钢铁主业做强,还要创新互联网+,开展互联网+钢铁。”沈文荣说。目前,沙钢与一家致力于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领域的投资企业江苏智卿展开合作,将有利于沙钢围绕“互联网+”为引导,打造钢铁产业和移动互联产业共同发展的业务模式,推进沙钢战略转型。 “我们要紧紧围绕提升‘质量、效率、效益’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实施‘做精做细做强钢铁主业、做大做优现代物流、做好做实非钢产业’三大发展战略,在主动应对严峻挑战中进一步壮大内生动力,谋求新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百年沙钢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沈文荣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