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2022-03
基建需求回暖在即 钢价或将进入上涨通道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4 丨 25871.能耗双控、环保限产影响钢铁供给1.1双碳政策和能耗双控下钢铁产量控制是长期基调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是粗钢产量的长期限制因素。22年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确保2030年完成钢铁行业碳达峰,是中长期钢铁产量控制的长效约束。回顾21年,8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其中广西、江苏、山西等9个省份上半年能耗指标不降反升。受此影响,21年8月起高炉检修数量持续上行,四季度全国高炉检修总容积同比增长约80%,产能利用率从年初的91%左右降至75%。同时,动力煤供给不足导致供电紧张,电炉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一度从5月份峰值的77%降至10月初的44%。1.2短期环保限产下,华北地区产量压降明显秋冬季环保限产持续影响华北地区钢铁产量。2017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常态化,21-22年要求PM2.5浓度要同比降低4%,考虑到22年1月浓度87μg/m3是高于21年,环保约束仍然不容忽视。根据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部门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重点区域21年11月15日至年底确保完成产量压减任务目标,且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文件影响省份主要包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北京和天津等地,其中河北、山东、山西三省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37%左右,合计产量约为4亿吨。按照22年1-2月三省产量合计6466万吨计算,预计1-2月限产30%的幅度将导致粗钢产量减少大约1940万吨。1.3预计22年粗钢产量将进一步下降目前全国粗钢产量增速已经由正转负,预计后续降幅将进一步扩大。早在2020年末,工信部就表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但21年上半年除唐山和邯郸等部分地区执行限产外,其余省份产量不减反增。但由于前文所述的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21年7月开始各地粗钢产量当月同比持续回落,下半年河北、江苏、山东等主要产钢省份月产量同比基本均为负值,*终全国21年粗钢产量为10.33亿吨,同比下降约3%。进入22年后,1-2月因华北限产等因素,累计粗钢产量为1.58亿吨,同比下降10%。3月以后预计随着钢企复产,供给将有一定回暖,但全年产量压减目标难言放松,预计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将继续下降约2%。2.基建回暖带动需求上升2.1.1地产:用钢需求集中在新开工阶段地产用钢需求主要取决于新开工和施工情况。地产建设周期中,从新开工到正负零阶段用钢需求占比较高。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大约在2到3个月之间,但用钢量占比却高达总用钢量的30%-35%,随后在进入地上部分建设后耗钢速度逐渐回落。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做回归拟合后发现,对于每个季度而言,螺纹周均需求=新开工面积*43.4+累计施工面积*1.41。由于累计施工面积一般是新开工面积的20倍,所以*终新开工和施工两者对于单季度地产用钢需求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0%和40%。2.1.2房企融资和销售不佳,投资和拿地低迷房企资金链问题逐渐显现,投资下滑影响拿地和后续新开工。2017年后,房企的经营趋向于高周转模式:通过预售加快回款,然后迅速再投资拿地。期房占比的不断提高,使定金及预收款占比从2015年的26%提升至2021年的37%。然而顺周期下的成功模式在当前融资收紧、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难以持续。“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制的出台,叠加预售资金监管合规化,房企资金链出现一定问题,造成当前地产投资持续回落,21年12月单月投资同比下降13.9%,22年1-2月虽同比略增3.7%,但主要是因为购置土地费用的错位影响,房企资金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目前投资低迷的情况逐渐传导至拿地和新开工,21年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2%,叠加土地库存持续下行,后续开工情况仍不乐观。2.1.3预计22年地产用钢需求同比下降9.56%22年地产用钢较为悲观,需求进入下行周期。“房住不炒”基调下地产政策偏于紧缩,且2022上半年境外债到期达到*高峰,预计未来地产融资和投资仍较悲观。即便考虑到当前地产政策的宽松信号,房企资金链改善传导到新开工至少需要6-9个月,故预计难改短期地产需求较差局面。中性假设下预计22年投资额将降低6%,新开工面积下降16.3%,施工面积下降2.4%,对应全年地产用钢需求量为2.94亿吨,同比下降3103万吨,降幅9.56%。2.2基建:近期专项债出现集中募集基建资金投入的主要增量来源于专项债,22年专项债出现前置发放。自筹资金约占基建投资的59%,其中专项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19年9月4日,国常会规定“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之后专项债流向基建比例从2019年的约30%提高至2020年的60%以上。往年专项债在8月发放进度一般能达到90%以上,但21年8-11月期间发放了全年总量的59%。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部也提前下达了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目前来看,2022年初至今专项债已经累计发放1.19万亿元,预计专项债前置将有效拉动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时年初至今新增专项债的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占比高达36.4%,单个省份发行专项债较多的包括广东(1814亿元)、山东(1410亿元)和四川(914亿元)。2.2.2基建:十四五项目开工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下,各省正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领域的持续投入将有力提振基建用钢需求。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将扩大循环规模、大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万公里,新增民用机场30个以上。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7个省市公布22年重点项目计划,合计投资金额达到9.53万亿元,其中安徽、江西、浙江均超过1万亿元,且区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南占据一二位,占比分别约56%和15%。2.2.3预计22年基建用钢同比增长6.35%近期专项债集中募集,叠加后续十四五项目的陆续开工,基建需求预期回暖。在短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于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凸显了政府“跨周期调节”的决心。同时,两会也提出22年GDP增速5.5%左右的目标,预计全年需求无需过于悲观。考虑到专项债集中募集和十四五项目开工的积极影响,铁路、高速公路、轨交、能源、水利水务等领域基建用钢需求均有所增长。中性情形下,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将增加7.05%,对应全年基建领域用钢量为1.88亿吨,同比增长1123万吨,增幅6.35%。2.3机械:需求整体趋于平稳,结构呈现差异工程机械需求较为平稳,高端制造业贡献主要增量。中国制造业PMI目前连续4个月略高于临界点,22年2月为50.2%,较前期有一定回升。同时高技术制造业PMI则相对景气,22年2月达到53.1%。具体产品结构上看,当前传统工程机械需求较差,增速低于高端机械。以挖掘机为例,21年4-12月当月产量同比持续为负值;而金属切削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机械表现相对优异,在21年8月以前保持高速增长,9月开始虽受限电影响有明显回落,但增速仍为正值,21年12月二者当月同比分别为6%和15%。考虑到22年基建回暖将带动工程机械需求,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在十四五规划下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2年机械行业用钢需求保持稳中有增的趋势,同比增长1.5%。3.供需改善、库存去化,钢价预期回升3.1库存:下行拐点已现,去化有望提速当前库存进入下行阶段,基建回暖或将加快后续去化速度。一般地,由于春节期间施工项目停工、但高炉不停产,会出现累库现象。22年初以来虽然需求弱势,但供给端收缩明显,导致库存整体处于低位且累库时间较往年更短,库存拐点出现时间提前至春节后第五周。截至22年3月18日,全国钢厂和社会钢材总库存为2344万吨,略高于2019年,但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从建筑钢材成交情况来看,22年整体恢复速度类似于18-19年,不过短期受疫情反复影响,建筑钢材成交和去库速度均受到一定影响;但若后续疫情得到控制,预计基建需求的回暖将有力提振钢材消费,进而加快钢材库存去化速度。3.2钢价:2021年整体价格中枢上移2021年钢价整体较为强势,钢价经历两轮起落。2021上半年在供给端限产预期和需求较好的共同作用下,钢价持续上行,一度达到6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但随着政府保供稳价的政策引导,后续钢铁供给预期保持稳定,5月下旬钢价迎来大幅下跌。此后虽然需求逐渐回落,但能耗双控下限产趋严,下半年钢铁产量长期处于低位,供给偏紧导致钢价在9月再次迎来第二轮上涨。进入10月下旬后,由于地产等行业需求迅速回落,叠加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行,钢价迅速回落,从10月11日6019元/吨的高位大幅跌至11月18日的4710元/吨,跌幅高达22%。3.3预计22年Q2基建需求回暖下钢价将再次上涨短期钢价保持震荡,但后续基建需求回暖预计将带动钢价上涨。钢铁价格在21年Q4迅速回落后已趋于稳定,虽然下游需求也较为疲软,但在北方秋冬季错峰生产政策下供给端持续受限,钢价维持相对坚挺。2021Q4螺纹均价约为5071元/吨,对应全年均价为5036元/吨,同比上涨了36%。22年Q1钢铁需求虽弱,但供给受华北限产影响,年初至今螺纹均价为4829元/吨。后续稳增长政策下预计房地产政策有一定宽松,叠加专项债集中募集、十四五项目陆续开工的积极影响,预计2022Q2需求进一步回暖下螺纹价格将上涨至5500-6000元/吨水平高位,此后受地产投资下滑和需求季节性回落的影响而出现回落。4.原料价格中枢回落,盈利逐渐改善4.1.1铁矿石:供给平稳、需求低迷海外主要矿山发运稳定、需求受钢铁限产影响保持低迷。海外铁矿石供给主要来源于澳洲和巴西,目前供给保持稳定,根据2019年6月开始发布的澳洲及巴西19港数据,21年周度平均发运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同比增加1.6%,随着澳洲矿山检修季基本结束,且22年国外矿山产能仍在增长,预计未来整体供应量较为充足。与此同时,钢铁限产导致日均铁水产量从21年7月开始持续下行,铁矿需求陷入低谷。进入22年后,年初至今日均铁水产量为214万吨,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了约3.6%和12.5%。且中期双碳目标下未来钢铁产量难以大幅增长,预期铁矿石需求将保持弱势。4.1.2铁矿石:库存高企下预计价格偏弱运行铁矿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后续价格承压。供给稳定、需求弱势下,铁矿石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持续累库,目前港口库存也处于历史高位,截至22年3月18日,港口库存合计为1.55亿吨,远高于历史同期库存水平,同比增长19%,较19年同期也增长了约5%。因此,若将铁矿石供需格局和2019年同期相比,供给更为宽松,需求较当时更差,且库存更高,故参考2019年情形,预计后续铁矿石价格难以持续维持高位,预计价格中枢在700-750元/吨区间,即110-120美元/吨。4.2.1焦炭:盈利严重受到焦煤价格影响焦煤作为焦炭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对焦炭盈利影响很大。2021年上半年焦煤整体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升推升了焦炭价格的上涨;但随着焦煤供给紧张问题逐渐缓解,焦煤价格逐渐下行,焦炭价格也从10月底开始迅速回落。进入2022年后,在需求回暖预期下,双焦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焦煤整体供给弹性不大,双焦价格变化博弈过程中焦煤价格较焦炭更为强势,21年10月之后焦企盈利处于低位。但目前焦炭盈利有一定好转,截至22年3月18日,焦化厂平均盈利约为244元/吨,盈利修复下焦化厂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4.2.2双焦:上游供给相对刚性,预计价格保持强势焦煤供给偏紧、价格高位,支撑焦炭价格高位震荡。我国的焦炭产能分为独立焦化厂和钢厂配套的焦炉,由于钢厂可以用钢铁的盈利来对冲焦炭的亏损,所以焦炭盈利情况对独立焦化厂的生产影响更大。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1年6月初高景气时两者皆为90%左右,但在当前焦企利润较差的情况下,钢厂焦炉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0%附近,而独立焦化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7%。我国焦煤供给整体偏紧,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同时随着稳经济效果逐渐显现,下游钢企存在复产预期将导致需求回暖,同时库存保持低位情况下,预计焦煤价格稳中有升。焦炭方面,需求同样受益稳增长,但产量也会因近期盈利修复而有所增长,预计焦炭价格高位震荡。5.投资分析5.1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钢铁消费平台期将至,碳中和政策下,行业结构转型是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铁消费必然进入平台期,以基建、房地产为主的螺纹钢消费占比将逐步下降。参照美国钢铁消费结构,预计我国钢铁消费未来将以装配式建筑消费的结构钢,机械设备、汽车消费的板材为主。除此之外,精密仪器、新基建、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消费的特种钢材也成为钢铁消费的重要力量。碳中和政策的推进,不仅加速了落后高炉产能的退出,同时也为更适应高品质钢材冶炼生产的电炉产能发展提供了良机。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迎来“新材料”时代,而钢铁企业也需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主动推进行业结构变化。5.2电炉占比提升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中长期下,电炉占比提升是碳中和政策下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和地区钢产量达到顶峰后,电炉工艺出现了高速发展。美国在粗钢产量达到峰值后,电炉比开始快速上升,目前达到70%。目前我国电价具备优势,略高于美国,但是远低于日本、德国。云贵川地区电价优势明显,云南地区低于美国;而四川、贵州电价基本与美国相当,具备大规模发展电炉潜力。政策上,22年《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025年我国电炉钢占比要从目前的10%左右提升至15%。详细信息 - 23 2022-03
钢铁行业整合从趋势确立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3 丨 25622021年钢铁行业整合趋势进一步确立2021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钢铁行业整合趋势进一步确立。去年2月份,中国宝武和云南省就重组昆钢控股签署协议;7月份,中国宝武筹划整合山钢正式官宣。去年8月份,鞍钢本钢重组正式落地。从主体整合层面来看,不同于中国宝武之前整合马钢、太钢,并托管中钢等一系列整合,鞍本重组意义重大。它不仅与2005年那次没有下文的重组有质的区别,而且也是鞍钢集团自2010年重组攀钢,经11年休养生息后又一次重磅出击。整合后的鞍钢,产能突破6000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大钢企,也改变了钢铁行业整合国企端中国宝武“一家独唱”的状况。从行业整合层面来看,如笔者之前在《高质量鞍本重组值得期待》(刊发于本报2021年8月25日2版)一文所言: “如果说民企整合是在有效市场条件下内生性的产物,当其整体规模占据半壁江山,头部企业集群亦在行业前十占有类似份额时,可以说基本确立了国内钢铁行业的效率效益基础。中国宝武整合是在行业大整合的多数要素均已具备,但仍缺乏清晰路径的情况下,为政府开创性地探索出整合新路径,行业整合大趋势就此豁然开朗。鞍本重组标志着行业整合进入到了敢于挑战各类高难度、也具备解决各类高难度问题能力的阶段。”鞍本重组既进一步确立了钢铁行业整合的趋势,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公平竞争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的体现。另一个有价值的案例是安钢一直在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安钢是河南省第一大钢企,2020年以1120万吨粗钢产量在国内钢企中排名第20位,是河南区域的主导钢厂。虽然安钢的混改仍未完成,但从拟转让80%股份将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一条件,也可以看出河南省打破所有制等限制推动该省钢铁生态圈全方位融入全国钢铁生态圈的意图。行业整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钢铁行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整合作为重要抓手,自然也要与时俱进。高质量、有效益的整合才有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整合趋势确立也意味着达成整合协议、做大规模的难度下降,整合质量的重要性上升。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是,当前钢铁行业高质量整合在政策、路径和主体实操层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政策层面,《“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下称《“十四五”规划》)《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均充分肯定了公平竞争市场体系的日趋完善,特别是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企业集聚,给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各类原材料行业强化韧性提供了基础性支持。这一趋势保持不变,行业整合的方向及整合的质量也将有基础性的保障。从产业集中度看,不同于“十三五”规划及2020年12月底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前10大钢企集中度占比达到60%,《“十四五”规划》和《指导意见》并未提出具体的集中度指标,但均要求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具体形态看,《“十四五”规划》要求形成5家~1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指导意见》则表述为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中国钢铁行业是一个年产量超过10亿吨的庞大生态圈,即便未来产量下降,也仍将大概率长期维持好几亿吨的体量。除中国之外,世界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国外产能超2000万吨的钢企已屈指可数,超3000万吨更是凤毛麟角。以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行业集中度来丈量中国钢铁未必合适。相对于偏定量的集中度指标,偏定性的竞争力表述更有助于行业的高质量整合。“头部钢企集群有力量,长尾钢企群体有活力”是未来中国钢铁生态圈的应有形态。在路径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家~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意味着围绕细分子行业或产品开展整合将是钢企对钢企整合路径之外的一条新路。不锈钢领域的青山,特钢领域的中信特钢,铸管领域的新兴铸管都是非常不错的潜在整合者。“有序引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独立热轧和独立焦化企业参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则是从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整合,再结合“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的表述,非常贴合京津冀地区的钢铁生态。京津冀钢铁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1/4,既有首钢、河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又涌现出建龙、德龙、敬业和津西等一批头部民营钢企,还有大量的中小民营钢企、独立轧材厂和焦化企业,京津冀也是中国钢铁生态圈*丰富的区域。如果这一区域民营钢铁出现大规模整合(含混改),将极大改变我国的钢铁生态。在主体实操层面,需看中国宝武。中国宝武是本轮钢铁整合的旗手,整合企业多,已呈现立体式的整合模式。马钢和太钢两家盈利能力强,资产负债表健康,产品有特色,负担轻的钢企率先进入中国宝武,也率先进入实质性整合。如中国宝武内部不锈钢板块的整合就以太钢为主体展开,马钢似乎在特钢领域也有所动作。中钢集团和昆钢控股两家企业负担相对较重,目前仍处于托管状态,先托管再整合有助于整合质量的提升。山钢在官宣之后,尚未完成正式进入中国宝武的流程。虽然山钢的整合慢于市场预期,但从山钢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也显露出在正式进入中国宝武之前,山钢要先处理完遗留问题,这也同样有助于提升后续对山钢整合的成功度。而全面对接包钢也可能演变出“对接—托管—整合”模式,宝钢股份和包钢股份在钢管领域的合作亦有可能演变为对钢管领域的整合。另外,中国宝武旗下的中南钢铁针对民营中小钢企开展的“基地管理 品牌运营”也带有一定的整合前期迹象。需求端变革为行业整合提供新机遇展望未来,钢铁行业供需两端均面临变革。在供给端,“双碳”带来的环保约束越来越强。《指导意见》将行业碳达峰时间设定在2030年前,较之前提出的力争2025年完成延后5年。钢铁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碳达峰和整个国民经济同步,有助于避免因碳达峰节奏不一致导致钢铁供需失衡,也让钢铁行业可以更加从容应对“双碳”约束。2021年房地产行业出现深度巨变,在上半年房地产销售仍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下半年则出现快速下跌,民营房企大面积出现信用风险。房地产上一轮低点在2014年,之后一路好转,特别是2017年~2021年连续5年房地产年销售面积在17亿平方米左右。而围绕着“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从2015年的概念逐步充实到2021年,形成了一整套机制。房地产行业处在一个超长产业链中,各环节都面临着深刻变革。这一轮房地产超长景气周期,是2017年以来钢铁行业持续盈利高位的一个很重要的需求端背景。目前,房地产的政策底已出现,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针对民营房企的信用风险,目前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部分房企还成立有政府背景的风险处置工作组。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民营房企是房地产开发的主力,如果其收缩幅度较大,国企和城投即便能够填补一部分民企收缩后的市场,想要做到100%对冲,难度非常大。房地产收缩对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进而影响到行业盈利。在头部钢企资产负债表健康、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强的背景下,行业景气下行或波动加大,将有助于加速行业整合,特别是针对民企的整合。详细信息 - 23 2022-03
铁矿双焦表现不及螺纹和热卷 产业转好尚待需求利好兑现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3 丨 2445国内黑色系商品22日全线走弱,尤其是铁矿和双焦期价表现更是弱于成材端的螺纹和热卷,当日主力合约跌幅均在3%以上。其中铁矿石收盘更是回落至800元/吨关口以下。当下钢材终端市场受疫情影响,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正在通过利润效应负反馈于上游的原燃料市场。3月份过后,随着此前的停限产政策逐步放松,国内钢厂整体迎来了复产季节。但近期国内的疫情却给钢材终端需求带来了直接冲击,钢市“金三”旺季成色不足使得钢厂面临成材库存高企和亏损压力。与此同时,唐山地区受疫情影响,防控措施加严,也令钢厂的原燃料需求进一步迟滞。在21日下午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局发布关于为重点工业企业办理运输车辆通行证的通知后,截至22日唐山地区钢企仍在申办中,暂无办理成功的企业。钢厂在本轮疫情中原燃料供应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成材库存挤压、订单处于停滞状态,对生产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整体来讲,目前钢厂的停产和减产行为,并不会由于通行证的实行快速恢复。在中信建投期货黑色商品研究员江露看来,截至3月18日当周,国内螺纹钢周度产量301万吨,螺纹钢产能利用率65.98%,环比小幅增加,但同比去年下降幅度明显。“目前来看,与往年相比螺纹钢产量并不高,3月中旬之前受制于奥运限产及采暖季限产问题,市场普遍认为3月中旬之后钢材供给恢复速度会加快,但我们认为建材产量不能过高估计,主要是因为利润问题。”据计算,目前长流程螺纹钢吨钢利润139元/吨,短流程吨钢利润也不乐观,部分华北短流程钢厂已经陷入亏损。“因此,目前部分钢厂有转产现象,建材的放量还需要有利润支撑。”江露认为。另据“唐山发布”22日消息,为彻底阻断疫情传播蔓延,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唐山市决定自2022年3月22日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在全市实施临时性全域封控管理,解除时间另行通知。公告要求“封控管理坚持里不出、外不进、内不动的原则。”此外,外矿发运量逐步回升,也冲击了铁矿石的供需面。这一背景下,黑色产业链市场可能需要等待需求端“强预期”的兑现,才能摆脱当前的震荡格局。考虑到3月初一系列宏观政策取暖的信号,此前,接受新华财经采访的几位分析人士均对4月钢材需求改善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今年螺纹需求确实一波三折,迟迟不来,短期需求恢复持续不佳,需求预期被不断后移,未来政策发力或将逐步加强,地产端存在进一步修复预期。”江露说,但需求只会迟到,不会消失,从近6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四五月份是螺纹钢消费的旺季,“银四”依然值得期待。详细信息 - 22 2022-03
疫情影响下的唐山钢管市场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2 丨 2824唐山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自2022年3月20日零时起对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道路(不含高速公路)实施每天24小时交通管制,解除时间另行通知。开平区、丰南区、滦州市、迁西县全域实施严格封控管理。目前唐山市丰润区、迁安市、滦州市、迁西县、迁西县、玉田县已经于3月20日完成全区范围内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也将在今日完成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据河北省卫健委,2022年3月20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1例(廊坊市48例、唐山市2例、沧州市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6例(廊坊市351例、唐山市3例、沧州市1例、邯郸市1例)。治愈出院1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25例。截至3月20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338例;尚在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73例。据兰格钢铁网了解,唐山疫情下,封控管理及交通管制对钢管市场影响较大:钢管生产企业现状:目前唐山地区钢管生产企业大部分可正常生产,但部分工人因居家隔离影响返工,开工率整体降低,在产企业开工率70-80%,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厂内工人进行集体核酸。截至2022年3月18日,唐山地区主流管厂带钢库存13.9万吨,焊管库存5.78万吨,镀锌管库存5.4万吨,日均成交量1.7万吨,3月19日爆发疫情以来,成交基本停滞。据了解,目前长流程钢厂生产基本不受影响,但因交通管制影响,带钢不能正常到达管厂,另因油费及燃气费上涨导致管厂成本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唐山周边高速如唐曹高速、唐港高速、唐津高速等全部封闭,部分高速需持有48小时以内的核酸报告结果且司机未去过高风险地区才允许通行,严重影响厂内资源运出,短期内在产钢管企业库存有明显增加趋势。钢管贸易企业现状:唐山本地,贸易企业全员静止检测核酸等待下一步管控政策,成交及运输基本停滞。从唐山资源的辐射范围来看,由于运输受限持续到库资源减少,随着库存的消化,钢贸商挺价意愿较强,部分地区如北京、山东、江浙等地区报价陆续上涨。另外,随着唐山疫情的管控,外围资源如天津、邯郸地区钢管生产企业出厂价格出现小幅抬升。详细信息 - 22 2022-03
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2 丨 2453草长莺飞,春光无限。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肩负人民重托,依法履行职责,同心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写下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时代新篇章。“特殊时期的两会,虽然只有短短6天,但收获颇丰,信心满满。两会虽已闭幕,但履职脚步并未停歇。会后将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两会好声音’传到基层一线,将两会精神落实落深,以时不我待的自觉真抓实干,助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与记者第一时间分享了感受。会前:多项提案建议正在变成现实4年间,将参政议政的提案一笔一画地写在纸上、熟记于心,是何文波工作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回看何文波提案关注的内容,几乎件件不离能源、钢铁。2018年全国两会,何文波建议设立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基金,保障行业绿色发展;提高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促进矿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19年全国两会,何文波再度为矿业发声。他希望社会各界不要把钢铁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去产能不是去钢铁,钢铁企业十分重视绿色环保发展,也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2020年全国两会,何文波依然心系行业发展,建议将钢铁行业移出“两高一资”目录。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何文波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他提交了《关于跨越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提高国家重要金属资源安全保障度的提案》,建议把扩大国产铁矿石供给作为近期补短板的*主要手段,加快解决废钢税收问题,成立1至2家海外铁矿资源开发企业等。“总体来看,以上提案经全国政协立案后转交相关承办单位,提高了重视程度、增加了理解深度、加快了工作进度,较好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的预期效果。”何文波说。其中,关于重要金属资源安全保障度的问题落实过程让何文波记忆犹新。去年他在提案中提出一边夯实内循环基础、一边统筹外循环布局的建议。“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国资委、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开展了大量工作,并与我本人、钢铁协会及相关企业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交流,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何文波如是说。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何文波履职的脚步仍然繁忙。“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钢铁需求强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铁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对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构成不利影响,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加以改善。”何文波表示,今年,针对国内铁矿资源开发不足、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按照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大节点,明确国家主管部门与重点地区主管部门的两级推进体制,明确钢铁企业和专业化矿产资源企业集团两类实施主体。会中:聚焦关切持续建言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让何文波感触颇深。他说,报告在能源管理政策方面明确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及其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个政策安排,是充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认真总结以往能源管控经验后作出的,直面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此外,在投资和基建安排上,对如何解决今年阶段性需求不振、预期较弱方面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所提出的有关政策准备是必要的。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方面明确提出,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这样清晰的表达,展现了政府推动资源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心,令人鼓舞。在何文波看来,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好局面”来之不易,但要保持下去,亟待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并加速绿色转型发展。如何破解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持续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会上,何文波提交了6件提案,件件涉及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已建成世界领先的生产工艺装备,钢生产消费规模保持在10亿吨级,铁素资源需求规模大。但粗钢生产所需铁资源超六成来自进口铁矿,国内供应严重不足,铁素资源保障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何文波提交了《关于实施“基石计划”提升我国铁素资源保障能力》的提案。他建议,启动“基石计划”,从铁资源三大主要来源入手:一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二是防范投资风险,加快推进海外铁矿开发;三是支持废钢产业发展,加快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量的比例在40%以上,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比只有5%-7%,钢结构住宅占比仅1%左右。何文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的提案。何文波表示,广泛采用钢结构,特别是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推行智能建造将起到巨大作用。这既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方向,也是钢铁业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是钢铁资源战略储备的有效方式。钢铁产业与建筑产业的无缝衔接、绿色互动,对实现“双碳”目标潜力巨大、前景无限。会后:努力促进钢铁行业稳定运行3月14日上午,一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会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会上,何文波分享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从政府工作报告到计划和预算报告,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特别是对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且务实的安排。下一步,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悟两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把握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两会的工作要求上来。如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何文波表示,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而言,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夯实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孕育产业变革新动能。近10年来,钢铁企业持续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每年都有近百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生产过程的整体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明显。据钢协调查,目前国内约80%的钢铁企业正在推进钢铁生产流程由响应制造向预测制造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预判转变、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钢铁行业的两化融合基础基本建立,数字化转型初显成效,为下一步钢铁行业智能发展实现新飞跃孕育了新动能。二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发展新飞跃。尽管我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涌现了一些典型案例和优秀企业,但如何推动个体优势转变为整体优势,优秀案例转变为行业标准规范,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发展新飞跃,钢铁行业仍需要做出巨大努力。三是紧扣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重塑钢铁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世界一流强企仍然较少,产能与需求平衡的压力长期存在,绿色低碳发展将倒逼企业快速转型。而拥抱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加快钢铁行业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改造,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此外,要提升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度,并相应变革企业运营组织管理方式,还需推进体系重构和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要着重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3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尽快建立行业数字化标准,二是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三是要助力钢铁低碳发展进程。”何文波*后说。详细信息 - 21 2022-03
黑色金属从“情绪市”到“短缺市”还有多远?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1 丨 2520黑色系的总体表现仍受累于国内需求偏弱的现实。今年以来黑色系整体呈震荡的行情,并未走出明确的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宏观强预期与现实弱需求之间反复拉锯下增长预期的反复。往前看,我们认为今年黑色系的走势关键仍于国内增长信心的复苏,所以需要尤其关注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当下正处在下游需求淡季往旺季切换的时刻,往前看,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预期差。当前涨势能否持续仍有赖于需求预期的兑现,特别是房建项目的开工。另外,也需注意近期疫情反复与扩散对钢材物流、下游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黑色系价格一扫前期颓势,钢材、铁矿石、双焦等商品价格纷纷触底反弹。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情绪和信心得到提振。另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两个月宏观数据超预期,下游各主要用钢行业,包括地产、基建、设备制造、制造业出口等均体现出了较强的韧性。黑色系受俄、乌冲突等外部风险的影响较为边际,俄、乌两国钢材与铁矿石的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和8%,欧洲对俄、乌的铁矿石、钢材依赖度较高。西方对俄制裁逐步升级,钢材与铁矿石贸易也受到波及,我们看到欧洲钢铁企业的生产受制于原材料短缺,钢材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欧洲的下游用户不得不向土耳其、东南亚乃至中国等地寻求钢材进口,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了带动。但黑色系的总体表现仍受累于国内需求偏弱的现实。今年以来黑色系整体呈震荡的行情,并未走出明确的方向,主要原因在于宏观强预期与现实弱需求之间反复拉锯下增长预期的反复。往前看,我们认为今年黑色系的走势关键仍于国内增长信心的复苏,所以需要尤其关注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落地情况。当下正处在下游需求淡季往旺季切换的时刻,往前看,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预期差。当前涨势能否持续仍有赖于需求预期的兑现,特别是房建项目的开工。另外,也需注意近期疫情反复与扩散对钢材物流、下游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求侧强预期与弱现实的拉锯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定调稳增长,今年财政支出增长值得期待。国家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能源基地和设施等在内的重点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可能均是今年政策倾斜的重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基建投资增长8.1%,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均远超市场预期。具体来看,钢需较为密集的领域,譬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水利管理、道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7%、22.5%、8.2%与-8%。我们认为基建数据强劲的背后,一方面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另一方面是今年以来基建发力迹象明显,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地产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产数据也远超市场预期,1-2月开发投资、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分别同比增长3.7%、1.8%、-12.2%与-9.6%。其中,与黑色金属需求相关度较为直接的新开工面积较去年四季度近30%的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也远好于我们之前的预期。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数,在市场信心重新建立与融资条件好转的过程中,地产市场的回暖速度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为强劲,但基本面的整体复苏节奏仍有待观察和确认。但从微观层面看,周度消费量、建材成交量与建筑工地复工率等指标显示当前下游需求仍处在淡旺季切换的过程中,同比看也偏弱。以农历计,春节假期后螺纹钢的平均表观消费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弱。据百年建筑网调研全国12099个项目工地的开复工率截至3月11日约为9成,并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房建85%、基建95%,而掣肘复工率的一大因素仍是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1]。另外,我们认为近期疫情的反弹也对需求复苏产生了不利影响,部分工地被迫停工。制造业需求表现则相对较好,从统计局数据来看,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7.5%,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均较去年12月有一定提升,我们预计挖掘机、机床等高耗钢制品的产量可能有一定回暖。外需方面,出口在前两个月仍保持了一定韧性,钢材间接出口可能保持着高景气度。我们看到制造业PMI的新出口订单分项环比继续回升,通用机械设备的出口金额同比也增长了约11%(以人民币计)。但船舶出口量下滑了约5.1%。内需方面,制造业投资数据较为亮眼,1-2月同比增长了20.9%,设备工器具购置也增长了约12.8%,对钢材需求是一大利好。供应侧外部约束逐步松动,钢厂利润承压今年1-2月粗钢产量15786万吨,日均产量268万吨,同比下降约10%,环比去年12月下降1.7%,同比降幅较去年12月扩大了3.2个百分比。生铁产量13213万吨,日均产量224万吨,同比下降约10.8%,环比去年12月下降3.7%,同比降幅较去年12月扩大了5.4个百分比。分长短流程看,今年以来高炉产能利用率的基本稳定在79%上下的水平,而受春节放假影响,独立电炉的产能利用率平均约为44%,但近期恢复较快,已达到78%左右。今年前两个月,受重大赛事与采暖季限产影响,整体钢铁产量仍受到一定约束,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因此同比看仍有两位数的跌幅。另外,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下游需求较弱,钢厂利润承压,主动提产的动力也较为有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东钢厂转炉与独立电炉的吨螺纹成本分别为287元和-36元,相比之下,去年12月与四季度的利润分别为长流程:849与707元/吨;短流程:477.24和124元/吨,今年一季度利润收缩较为明显。钢厂供应维持低位的情况下,淡季库存累计速度亦较往年偏慢,当前库存向下拐点已经到来,但今年的库存高点较2020与2021年偏低,基本回到了2019年及之前的水平。库存较低的情况下,市场可能担忧需求旺季到来后出现供给缺口,对钢材价格也形成了一定支撑。成本侧原材料供应扰动不断今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以及废钢等原材料价格亦出现了一定上涨,对钢价形成了支撑。一方面,钢厂复产的预期下,对原材料的需求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各品种的供给侧亦受到了一定扰动,我们在年初展望中曾列出五大供应风险,具体来看,当前黑色市场主要面临着天气与地缘冲突的扰动。铁矿石:今年初巴西东南部铁矿石产区的强降雨对铁矿石发运形成了一定扰动,我们看到巴西铁矿石的发运量自年初以来显著下滑。我们预计暴雨对产量的影响有限,但短期内对物流仍会产生一定扰动。另外,近期澳大利亚到中国的发运量下滑也很明显,可能是受到了疫情反复与阶段性生产扰动的影响。焦煤、焦炭: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煤炭进口的物流与相关贸易结算均受到了一定影响。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冶金煤出口国,自澳煤进口受限后,我国对俄罗斯焦煤的进口依赖度提升较快。2021年俄罗斯冶金煤占我国总进口约31%。另外,澳大利亚东部煤矿主产区的暴雨也对生产与出口带来了一定扰动,对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全球焦煤紧张格局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废钢:今年一季度废钢到货情况不佳,除了疫情反复外,市场亦在逐渐消化废钢税收新政带来的影响。据卓创资讯测算,废钢税收新政可能为产业链上下游增加120-180元/吨的成本,短期内废钢供给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今年以来废钢价格长期升水于铁水生产成本,废钢价格高企也抬升了螺纹钢的边际成本(独立电炉),并支撑了螺纹钢的价格。往前看,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下游需求的兑现随着采暖季与重大赛事结束,我们预计钢材的外部生产约束可能减弱,但钢厂复产力度仍要看自身的利润驱动。在宏观预期向好的情况下,我们预计短期内钢厂产量将逐步提升,对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的需求也将提振,对原材料的价格也有一定利好。钢材需求方面,我们预计近来疫情反复的影响可能偏短期,并不会打断下游需求从淡季往旺季切换的进程。随着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基建投资将转为实物工作量,地产市场底逐步出现后,项目施工进程也将加快,钢价可能偏强运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下游需求囿于疫情而受到干扰,在钢厂复产的情况下,钢价可能阶段性的受到一定压力。往前看,今年走势的关键仍在于旺季的高度与持续性,换句话说,强宏观预期在钢材需求侧能否兑现,将决定今年的市场走势。基建需求的确值得期待,但相比于房建,基建在螺纹钢需求中的占比仍较小。在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受益于房建周期前端的螺纹钢可能仍将受到一定需求压力。今年前2个月土地购置面积仍同比大幅下滑了约42%,因此我们认为螺纹钢的需求储备可能比较有限。对板材需求,则需关注制造业投资与出口的持续性。虽然当前钢材库存较历史水平更低,但供给也在上升,我们预计今年市场可能不会出现结构性的短缺。并且,若旺季需求不及预期,价格可能承压,并向上对原材料价格形成负反馈。原材料侧,我们仍预计今年铁矿石供应端宽松的趋势不改,当前澳、巴发运量仍在低位,可能在短期内支撑价格。但随着巴西产区的阶段性扰动消退,我们预计其出口量将逐渐提升,以匹配国内高炉产量的提升。相对而言,焦煤的供需格局可能较铁矿石更为紧张,西方对俄制裁下,俄罗斯煤炭出口的不确定性较大,贸易结算的影响短期可能难以解决。全球焦煤供应偏紧的格局下,进口资源亦较紧张,因此可能仍将有赖于国内产量的提升。废钢方面,价格也将跟随铁水成本下行,且随着废钢量持续释放,其自身供需结构也趋于宽松,相对于铁水成本的溢价也将收敛。详细信息 - 21 2022-03
恰处行情十字路口 热卷市场何去何从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21 丨 24083月份以来热卷市场受政策面以及消息面情况影响波动区间非常大,市场操作风险增加。3月初受乌俄战争影响导致热卷出口需求预期增加影响,热卷市场呈现急速上涨行情,上海、乐从等部分地区热卷成交*高收于5300元/吨上方;后期随着乌俄局势缓和,热卷市场市场重回基本面,市场成交也随之跌破5000元/吨关口。近期恰逢采暖季结束以及下游需求缓慢恢复关键时期,后期热卷市场又将如何演绎,市场行情又将何去何从,下面我们将从市场供需以及价格方面来具体了解。一、热卷供应存增加预期 需求启动或不及预期据兰格云商平台检测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18日全国主要160家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为78.55%,环比上涨5.74个百分点,基本恢复至采暖季之前的水平,较当时均值上涨1.43个百分点。3月18日数据显示,兰格钢铁网调查的全国160家主要钢铁企业中,有81家钢厂134座高炉进行检修,比上周减少27座。后期来看,随着限产力度有所松动,钢企高炉复工节奏加快提振高炉开工率上行,钢材市场供应量存在增长预期。据兰格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18日,全国35家钢企热卷产量均值288.5万吨,较2月份均值小增0.25万吨,较采暖季之前的三季度小幅增加1.12万吨。热卷产量仍处于相对高位,但受3月初乌俄战争因素影响,欧洲地区部分买家需求转至东南亚市场,国内钢厂热卷出口量明显增加,也使得国内热卷实际供应量有所减少。截止到3月18日,钢厂热卷利润为207元/吨,较2月底减少183元/吨,较采暖季之前减少267.2元/吨。近期钢厂热卷利润情况呈现震荡减少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原料上涨与热卷价格走低的矛盾影响。原料方面,年后焦炭经历四轮提涨,提振原料成本上行;而近期热卷市场跟随政策面以及消息面波动,但终端需求仍未如期启动,叠加公共突发事件影响,交投弱势下,热卷价格呈现宽幅震荡走势。库存方面,热卷库存处于相对高位。据兰格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18日热卷现货社会库存小幅下降,总量为249.79万吨,较2月底减少20.6万吨。各地区库存情况表现不一,尤其上海地区热卷库存仍处于相对累库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于终端需求恢复仍存在一定阻力,叠加*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购销,需求向终端传导仍存在一定压力,热卷高位库存仍有待消化。另外,从重点城市的库存走势情况也可以很好的反应热卷市场需求情况。截止到3月18日,乐从地区热卷库存社会库存总量59.95万吨,较2月底减少7.55万吨,较采暖季前减少0.07万吨;博兴地区热卷库存为28.66万吨,较2月底减少13.12万吨,较采暖季前减少8.43万吨。二、热卷价格宽幅震荡 区域价差暂未开启截止到3月18日,3月份天津地区热卷均价5065元/吨,较2月份上涨144元/吨或2.92%;上海均价5120元/吨,上涨125元/吨或2.50%;乐从价格5143元/吨,上涨177元/吨或3.56%。3月份热卷市场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市场多跟随政策面以及消息面波动,但整体来看终端需求支撑不足,市场供需面对于市场的影响话语权相对较弱。受需求暂未启动影响,热卷市场跨区域流通情况暂未打开,热卷资源多集中在本区域以内流动。整体来看,3月份市场成交多为期现公司接货,仅在3月中旬期间受价格下跌之后,终端接货需求小幅放量。另外,截止到3月18日数据显示,天津与上海地区热卷价格基本持平,暂无明显价差,天津与乐从地区价差仅40元/吨。冷卷与热卷走势具有高度相关性,近期市场总体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截止到3月18日,以上海地区为例,冷卷均价5470元/吨,环比微跌2元/吨。3月份以来冷卷-热卷价差有所收窄,两者价差一直在290-430元/吨之间波动,热卷向冷卷加工暂无利润,两者传导处于不畅的局面,也侧面反映了热卷市场需求端的弱势。三、后市预测未来,热卷市场后期也将要回归到供需面,供需面的影响砝码也将增加。供应面来看,后期钢厂高炉开工率料将继续回升,热卷供应量存在增加预期。需求端来看,近段时间以来,热卷市场的成交仍将集中在期现公司以及贸易商方面,终端接货需求仍表现有限。后期下游开工需求将有所回升,但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新常态影响,终端需求提升程度或将受限。另外原料上涨也对热卷市场带来一定支撑,预计近期热卷市场或高位整理。进入4月份以后,终端需求料将有所回升,加之国内经济情况温和好转,但供应量上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市场涨幅。综合影响下,预计4月份热卷市场或震荡上行,但幅度或将受限。详细信息 - 18 2022-03
李新创:钢铁产业及铁矿石市场分析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18 丨 24412021年钢铁行业运行回顾回顾2021年,世界钢铁生产恢复增长。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全年世界粗钢总产量为19.51亿吨,同比增长3.7%。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如下特点:粗钢产量前高后低,累计实现同比下降;钢材进出口面临新导向;钢材出口总量高于上年,下半年逐月回落;铁矿石价格上半年持续冲高,下半年震荡回落;行业效益创历史*高;钢材价格波动上行,四季度开始高位回调。2021年得益于国家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我国钢材消费高位徘徊,全年钢材消费量为9.47亿吨,同比下降4.8%。针对国内重点用钢行业消费情况进行测算,去年全国建筑行业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制造业钢材消费量小幅增长。2022年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国际方面,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面临巨大阻力,疫情持续反复加剧了全球经济分化,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根据年初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仅4%。国内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终端需求仍然偏弱,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经济运行更趋稳固均衡。2022年国家经济政策将以“稳增长”为重中之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但仍需关注明显增加的下行压力和预期转弱背后的潜在风险。产业政策环境分析:立足新发展阶段,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导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构建更高水平动态供需平衡。面临钢铁行业仍存在的供需失衡风险,需要扭转简单的“数量”发展思维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二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目前国内钢企环保水平差距仍较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是重点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三是能耗双控仍是重要抓手。顺应能耗双控政策要求,钢铁行业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降耗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绿色化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四是低碳转型逐步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形势趋向于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双控控制、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强化监督考核和增加有效金融服务支撑。五是数智化转型大势所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将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建设、行业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等工作。2022年钢材需求预测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22年世界钢材需求量将微增,世界钢材需求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基于对国内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并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稳增长相关政策实施以及“双碳”政策影响,综合判断2022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中长期钢材需求将维持高位并缓慢下降。铁矿石需求及价格走势预测2021年,世界铁矿石需求量22.5亿吨,同比小幅增加1.2%;预计全球铁矿石产量约23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两国铁矿石产量占比约60%,四大矿铁矿石产量占比在45%左右。2021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整体逐步向“外减内增”趋势发展: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国产增加;铁矿石港口库存长期维持在1亿吨以上水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下降至76.6%,国产矿自给率逐步提升。2021年,铁矿石价格在达到*高点230.59美元/吨(CIOPI)之后,随着我国粗钢产量下降、铁矿石需求减少而逐步回落;全年铁矿石进口均价164.3美元/吨,达到历史*高水平,进口铁矿石呈现“价增量减”现象。今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上升,截至3月10日达到155.34美元/吨。根据供需平衡分析,预计2022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将呈相对宽松态势,中长期将呈动态平衡态势。我国铁矿供需格局也将发生一定程度变化:铁矿石需求将逐步下降,但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呈现结构性增加;铁矿石供应“外增内减”趋势将逐步扭转;废钢替代铁矿石趋势将日益显现。综合判断,预计2022年铁矿石价格将呈现“前高后低”趋势,全年价格在80~170美元/吨之间。详细信息 - 18 2022-03
天津市:引导钢企退转炉建电炉 到2025年全域电炉钢产能比例达25%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2.03.18 丨 2365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号),结合天津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美丽天津提供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天津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6万吨、0.04万吨、2.08万吨、0.99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推动实施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全面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分行业制定节能改造目标,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技改项目,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水平。用好产能置换政策,引导钢铁企业内部退出转炉及配套的烧结、高炉等设备建设电炉。开展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石化、铸造、平板玻璃、垃圾焚烧、橡胶、制药等行业深度治理。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加强数据中心用能管理,持续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既有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到2025年,全域电炉钢产能比例达到25%左右,重点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达到300家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委、市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负责。以下均需各区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二)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开展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诊断,在绿色产业集聚、能源资源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查找薄弱环节,系统挖掘园区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园区内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促进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排查,重点排查以石化、化工、制药、农药、电子等行业为主导的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园区,以铸造、砖瓦窑、耐火材料、玻璃钢、防水建筑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建立管理台账,分类推动产业集群治理改造。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原则上停止审批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新增水污染物的工业项目,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工业园区治污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科学合理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职住平衡,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编制我市居住建筑五步节能设计标准,扎实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三步走”战略,建设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等示范项目。将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机结合,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清洁供热,推进余热暖民项目。组织实施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效提升、园区制冷改造和冷链物流绿色改造等重点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绿色生态城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开展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客货运运输结构,推进绿色货运、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提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清洁运输比例,加快推动天津港“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码头工程(油气化工码头除外)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建设“绿色三星”标准的T3航站楼,一体化建设轨道交通,引导乘客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车、环卫清扫车等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优化车辆排放构成,提高重点行业大宗物料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钢铁企业停止使用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货车运输铁精矿、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产品。停止使用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老旧燃气公交车,2024年底前基本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和邮政车。加快形成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乡配送点”构成的三级物流设施体系,科学有序安排物流业空间布局。建立快递包装绿色产业联盟,推动快递绿色包装产品规模化应用。引导邮政快递企业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选项,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完善邮政快递企业绿色采购制度,推动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发展,通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使用比例每年提升10%。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到25%左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交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委、市邮政管理局、天津港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推广使用节油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鼓励农村住房采用新型建造技术、使用绿色建材、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坚持以水定产,调整优化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结构和布局,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排污口设置。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长效机制,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治理,建立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机制,基本消除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不低于85%,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到国家要求,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总量削减不低于5%。(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以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能、提升用能效率为路径,积极实施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实施供暖系统电气化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空气源、地源热泵等清洁用能设备替代燃油、燃气锅炉,推进制冷系统逐步以电力空调机组替代直燃机空调机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选择智能高效灯具,力争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达到100%。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和运行维护,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少于30个。率先淘汰老旧车,率先采购使用新能源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力争80%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创建6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6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建立并完善非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体系,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提升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扬尘管控。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渤海综合治理三个攻坚战,强化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大举措,深入推进入海河流“一河一策”。补齐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城市建成区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1%以内,重污染天气PM2.5日均值峰值稳步下降,全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12条入海河流消劣成果巩固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业农村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减量清洁替代工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做好控煤工作,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动燃煤自备机组改燃或关停,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周边燃煤锅炉改燃关停任务。加强钢铁、焦化、化工等重点耗煤行业管理,推动工业终端减煤限煤。持续巩固居民清洁取暖成果,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并稳定运行的地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下达的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任务目标。(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电子等行业为重点,加大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力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实施储罐及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环节综合治理,推动汽车罐车使用自封式快速接头,铁路罐车使用锁紧式接头。严格管控敞开液面逸散。加大石化、煤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废水集输系统改造力度,使用密闭管道替代敞开式集输。按分质处理原则,对含挥发性有机物有机废水系统中高浓度废气采用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单独收集处理,万吨级及以上原油、成品油码头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到2025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使用量削减比例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交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细化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推进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城镇排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合流制改造,雨污混接串接点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建立完善雨水管网(井)清掏长效机制,加大汛前管网清掏力度。加快老旧管网设施更新提升,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新扩建张贵庄、津沽等一批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95万吨/日,具备处理部分初期雨水能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97%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完善政策机制(一)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目标。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根据各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确定能源消费总量预期性目标,对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免予考核。各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以各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将“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各区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予以扣除。原料用能不纳入各区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考核,生产烯烃、芳烃、化肥、农药、醇类等产品过程中的原料用能,在各区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考核中予以扣除。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对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完成滞后的区加强工作指导。科学有序实行用能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能源要素,加强对符合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能效环保指标先进的项目用能保障。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加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统计的衔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各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园区单位面积、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等污染排放强度监测评估,结合各区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分解重点工程减排量,推进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结构优化调整。健全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加强总量减排核算信息化管理,强化监测、核查、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称“两高”项目)审批准入,除列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外,严禁新增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炼化产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推动新建“两高”项目能效水平应提尽提。严把“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审查涉及“两高”行业的综合性规划和工业、能源等专项规划环评;严格环评审批,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区域污染物总量削减要求的,依法不予审批。建立“两高”项目管理台账,以石化、化工、煤电、建材、有色、煤化工、钢铁、焦化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梳理拟建、在建、存量“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对于行业产能已饱和的“两高”项目,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应对标行业能耗限额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对于行业产能尚未饱和的“两高”项目,在能耗限额准入值、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基础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对于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和排放水平。加强“两高”项目全过程监管,重点监管项目落实相关手续合法合规性,对不符合政策要求、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标用能排污的“两高”项目,坚决叫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完善“两高”项目融资政策,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优化资金投向、调整信贷结构,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两高”项目不予贷款,已经贷款的及时清收。(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法规标准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节能环保地方标准建设,推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后评价、能耗在线监测、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设计、能源领域5G应用等节能标准,制修订生活垃圾焚烧、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等环保标准,制修订生活、工业、农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市场监管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完善经济政策。各级财政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工程建设,建立稳定的市、区两级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研究制定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措施,积极争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设立。探索建立绿色项目库,研究制定企业绿色评级、投资项目评级指南或办法,组织金融机构与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精准对接。探索推广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抵质押融资等新型业务,为绿色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创新工具,加大对绿色低碳和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信贷资金供给。探索绿色贷款地方配套支持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落实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合同能源管理等税收优惠政策,努力释放减税红利,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机制,对与高耗能企业开展市场交易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结合供热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镇供热价格形成机制,持续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研究完善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金融局、天津银保监局、天津证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流动和集聚。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本市碳排放权试点建设。稳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在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水污染重要流域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绿证交易方式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节能效益分享、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开放环境治理市场,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与服务投资、建设、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环境监测机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探索环境治理企业分级评估评价机制。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推进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乡镇(街道)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落实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节能低碳环保认证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严格执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加强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和能源计量审查。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强化在节能形势分析、节能执法监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推进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监管,加强对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排污单位用能监控与污染排放监测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完善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方式,通过衔接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等实现污染源统计“日常化”数据采集。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预警试点建设,推动重点排污单位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强化统计数据审核,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市场监管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壮大节能减排人才队伍。构建市、区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完善节能监察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建设专业性强、职责明确的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提高节能监察信息化水平。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加强区级及街镇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重点排污单位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加强基层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与市级有关执法队伍协作执法机制,加快推进环保专职网格员纳入全市“全科网格”体系。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精准对接引进节能减排相关专业高端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石化等产业链,构建“一链一策”职称专业体系,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发展和产业人才精准评价。开展“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实行“一企一评”、“一单举荐”,为节能减排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打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节能减排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坚持系统观念,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年度计划,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各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推进,将本区节能减排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年度计划充分衔接,科学明确街镇、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责任。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指导,推动任务有序有效落实,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重大情况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十四五”各区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区加强激励,对工作不力的区加强督促指导,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交有关部门作为对各区绩效考评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能耗双控考核措施,增加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考核权重,加大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优化考核频次,实行年度评价、中期评估、五年考核。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把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减排工作责任。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委组织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开展全民行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将其纳入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坚决抵制和反对奢侈浪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绿色消费,推进绿色消费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大绿色消费公益宣传和绿色产品推广力度。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和知识,开展绿色环保“*美家庭”寻找、宣传工作,推广宣传典型家庭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节能减排先进典型。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征集推广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支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行为。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渠道。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自愿承诺,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节能减排、珍视信誉的良好氛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