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 2021-10
钢铁业还能“牛”多久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10.08 丨 2688今年以来,钢铁业市场行情好,经营效益高,钢铁上市公司业绩一片飘红。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何文波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钢铁行业整体经营上也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时期甚至是*好的时期。有数据为证。据中钢协统计,今年1月至8月,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4.68万亿元,同比增长46.6%;实现利润2904亿元,同比增长1.5倍;平均销售利润率6.2%,同比上升2.56个百分点。钢企业绩如此之牛,与“钢需”强劲有很大关系。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下游钢铁需求持续处于高位。得益于市场拉动,加上铁矿石价格攀升,钢材价格水涨船高,钢企产销两旺,利润大增。不过,市场行情从来都是有起有落。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恢复常态,钢铁需求趋缓,并且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分配格局有待平衡,钢价不可能无限制上涨,下半年钢铁业继续提高效益的压力在增大。与此同时,一些困扰我国钢铁业的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全行业为国际铁矿石巨头打工”窘境依旧,行业行稳致远的基础并不牢固。人们不禁要问,钢铁业还能“牛”多久?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钢铁业自身如何作为。一方面,好日子来之不易,企业要倍加珍惜。我国是全球*大钢铁生产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半数以上。钢铁业曾深受产能严重过剩之苦,2015年更是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正是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逾1.5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才扭转了供需失衡局面。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钢市日渐红火,一些地方和企业钢铁产能扩张冲动有所抬头。今年有关部门已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钢铁去产能“回头看”以及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不断巩固提升有关工作成效。作为当局者,钢铁企业更应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政策取向,理性看待市场形势、科学经营,切实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增长方式,做好产销对接,注重供需平衡,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好日子源于创造,行业须浴火重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业亟待实现由大到强转变。从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钢材消费规模将趋于下降,对于产品品质、技术含量等方面要求提高,行业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硬约束趋紧。钢铁业创新发展、低碳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考验,钢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抓当前市场环境宽松、效益高增长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多做补短板、利长远的事,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比如,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提高铁矿石保障能力;加强技术创新,以创新引领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立足新发展阶段,行业企业唯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详细信息 - 30 2021-09
李新创:“双碳”政策下的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30 丨 29942021年9月29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赴中国民生银行集团,作题为《“双碳”政策下的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的专题讲座。一钢铁行业发展特征与阶段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国内*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粗钢产量增幅正在收窄,钢材消费保持增长,钢材贸易呈现新变化,铁矿石价格冲高后大幅下跌,企业利润同比大幅提升,钢材价格保持稳定。基于行业运行现状以及经济形势、投资拉动、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发展等影响因素,综合预判短期内钢材需求将高位徘徊;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中长期钢材需求量将维持高位并呈缓慢下降态势。从铁矿石价格走势预判,未来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和四大矿的产量仍将保持稳定或一定程度增加,而作为铁矿需求量*大的中国,钢铁产业已进入减量化发展,全球其它国家难以弥补中国减少的需求量,铁矿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中期来看,在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矿石价格将低位震荡运行。长期来看,全球钢铁消费有望保持高位,随着高成本矿逐步退出市场,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收窄,铁矿石价格还有再次上升的空间。二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已处在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正在向高质量时期的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重塑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在“30·60”目标任务下,我国低碳发展有关政策将从碳排放强度相对约束转向碳排放总量绝对约束。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钢材贸易政策的变化、环保政策和能耗“双控”政策的趋严,粗钢产能、产量调控保持高压态势,我国钢铁行业后续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三“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碳达峰、碳中和现已成为全球的广泛共识,国际气候变化立法进程也在加快。截至2020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低碳发展在行动。我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低碳发展,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各部位陆续出台低碳政策指导,提出贯彻落实要求和举措。同时,我国正在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已经正式启动。钢铁行业作为我国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来看,低碳发展将助推我国钢铁行业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技术革命、促进智能化升级、加快多产业协同、协同促进环保治理、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将助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从挑战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达峰及降碳工作;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力薄弱;不同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低碳发展水平不同,降碳空间也不同;短流程占比差距较大,电炉钢成本竞争力总体偏弱,工艺流程结构优化仍面临障碍;而且绿色设计产品覆盖不足。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探讨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应科学统筹谋划,分阶段合理有序推进。对应国家“双碳”工作节点,我国钢铁行业须经历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四个阶段。目前,《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经初步编制形成。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应着重考虑六个方面: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此外,还应以创新推进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五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探索近年来,国内外钢铁行业和企业积极开展低碳发展研究实践,努力探索低碳转型技术路线。从国内外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中能够得到重要启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碳竞争力是未来核心竞争力,落实“双碳”目标要打好组合拳,低碳转型要走自己的创新路。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如何推进落实碳达峰、碳减排,建议做好“三个全面”和“五个结合”。其中,“三个全面”是指全面摸清家底、全面做好达峰准备、全面做好协同减排;“五个结合”是指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充分结合上下游、充分结合碳市场、充分结合技术创新、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详细信息 - 30 2021-09
中钢协:国内钢铁需求和粗钢产量将保持稳定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30 丨 2763在日前于大连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长期看,中国钢铁需求和粗钢产量将保持稳定。何文波介绍,当前中国和世界钢铁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中国钢铁生产强度开始降低,海外钢铁生产增速高于中国,这在以往很少见。今年前8个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3%,除中国之外的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8.1%。随着供给能力逐渐恢复,海外粗钢产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二是中国钢铁进出口态势正在改变。中国政府今年先后两次调整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目前钢铁产品所有税号的出口退税政策已全部取消。随着海外钢铁供需紧张状况的逐渐缓解和中国钢铁出口政策调整效果的逐渐显现,预计中国粗钢净出口将继续减少,钢材进出口将趋向平衡。三是中国适时减少粗钢产量,重建稳定的供需平衡。今年下半年,钢铁需求出现减缓趋势,钢铁产品出口预期也有所降低。原料成本过快过高上涨大幅推高了钢材生产成本,导致下游钢材采购成本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客户采购意向,这是钢材需求阶段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供应链成本的变化共同导致中国粗钢产量下降。但从长期看,中国钢铁需求和粗钢产量将保持稳定。对于如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长期稳定和绿色低碳发展,何文波建议,一要面向未来长期需求,加大全球铁矿石资源开发力度。世界主要矿业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应更加有所作为。中国钢铁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海外资源的开发力度。二是钢矿要携手共同推进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国际矿业企业应在改变目前铁矿石不合理定价体系上主动发挥作用。四是重新评估中国铁矿资源开采价值,为世界铁资源供应体系贡献力量。保持并适当提升中国铁矿石供给,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废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提升中国自有铁资源保障能力。详细信息 - 29 2021-09
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亟需标准支撑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9 丨 2993一、标准支撑和引领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标准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标准尤为重要,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一是为化解过剩钢铁产能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十三五”期间,原质检总局牵头实施了“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和“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共发布相关标准300多项,有效支撑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过剩产能化解和高耗能落后装备的退出。《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等标准的制定为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提供了依据,泰州市《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指南》和黄石市《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指南》等地方标准的制定支撑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区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为推动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2019〕188号)指出要发挥标准对行业质量提升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标准,支持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加强先进团体标准有效供给,提升现有标准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如冶金规划院支撑的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标委(SSEA)研制发布了百余项团体标准,其中,《柔性显示屏用超薄精密不锈钢带钢》《喷射成形高速工具钢》《轿车轮毂用碳素轴承钢》等团标入选工信部“百项团标应用示范项目”,有力推动了产品质量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三是绿色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研发推广核心关键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加快完善工业能效、水效、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工信部节〔2017〕110号)、《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均提出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化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积极响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冶金规划院牵头研制了《钢铁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并率先在钢铁行业开展绿色工厂评价工作。《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规范》、《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技术要求》等重点技术标准的研制,对于先进、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炉法处理含铬废物技术规范》的研制,有利于含铬废物的规范处置和有价资源高效回收,对于推广钢铁工业窑炉协调处置社会废弃物的应用意义重大。二、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亟需标准支撑中国作为世界上*大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碳减排的重中之重。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冶金发展路径,是关系到未来我国钢铁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到碳中和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目前,钢铁行业已专门成立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低碳发展研究工作组和低碳标准研究工作组组长单位,正在支撑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应该说,碳达峰目标将对中国钢铁行业、企业形成强烈的倒逼机制,而从中远期来看,碳中和愿景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行业产生重大的变革性影响。低碳标准是依法规范钢铁企业碳排放管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加快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技术手段,为钢铁行业低碳技术研究和低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当前低碳标准远不能支撑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求,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统筹标准制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低碳管理、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严重缺失,将大大影响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和规范管理。可以说,全方位成体系的低碳标准研制工作迫在眉睫。三、“十四五“钢铁工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并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钢铁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更应该重视并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因此,钢铁行业“十四五”时期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化工作:一是研究并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着眼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需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节材、节水及减排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将加大先进标准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让钢铁行业成为标准支撑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的典范。详细信息 - 29 2021-09
大宗商品“牛市”到头了吗?钢材等或仍将高位震荡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9 丨 2777去年5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带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尽管今年在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呈现高位震荡态势。那么,本轮大宗商品涨价已经“见顶”了吗?多位受访业内专家认为,总体来看,下半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快速回落,但同比涨幅应比上半年缓和不少,继续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猛涨对制造业投资、中小企业经营、通胀压力等多方面都造成了影响。以钢铁行业为例,有钢铁企业反映政策性因素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钢材的价格。对此,专家建议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监管和预期管理,切实稳定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触顶后保持高位震荡态势2021年上半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多品种期价创历史新高。随后,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成为重要节点,当天创下历史新高的铁矿石、焦煤、线材、螺纹钢等多个品种的期货价格,在会议之后都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具体来看,5月12日之后,焦煤价格震荡过近两个月,从7月9日恢复单边快速上涨的势头。7月9日至8月9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上涨4周,上涨27.9%。此后两周虽有所回调,但8月23日大涨7.98%,24日继续上涨5.79%,24日*高已经涨至2571元/吨,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目前焦煤现货市场均价较去年同期涨逾九成。线材主力合约的价格在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相较去年底上涨41.61%,随后在高位震荡。螺纹钢主力合约的价格在5月12日创下历史新高,相较去年底上涨40.63%,随后开始宽幅震荡至今。受国际市场影响更大的原油主力合约,7月6日的价格较去年底上涨57.14%,创下去年1月以来*高值,随后也在高位震荡。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在5月12日达到高点后也高位震荡了两个月,但7月16日以来一路下跌,一个月的时间跌幅超30%,创去年10月以来新低。现货价格也随之不断走低。国内外多重原因造成此轮大宗商品涨价业内专家认为,造成此轮涨价是国内外多重原因的共同推动。第一,疫情之后多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全世界流动性大大增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认为,当前全球流动性较为宽裕,放大了短期内的价格波动率。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接近。第二,全球供需不平衡,供给存在缺口,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国际大宗商品生产国由于遭遇外部环境变化,如美洲干旱、新冠肺炎疫情等,导致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恢复明显滞后,而全球经济的缓慢恢复也带来了需求的扩张,由此产生了阶段性的供求错配、供需缺口。此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美元汇率持续贬值,也是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炒作也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波助澜”。第三,国内产量的政策性约束压缩了钢铁等品种的供给。根据记者对河北钢铁企业的调研,为严格落实地方环保政策,企业开工率目前在60%至70%左右。产量方面,钢铁企业纷纷表示今年的产量会较去年有所下降,有的企业预计今年粗钢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约7%-8%。“目前钢铁企业的开工率仅为60%至70%,主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并不是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政策性因素对钢铁产量的影响很大。我们预计唐山全年减产5000万吨,其他地区也存在减产预期。”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除河北外的产钢大省均实现了粗钢产量同比增长。自7月开始,全国粗钢产量开始整体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全国18个省市粗钢产量同比下滑。其中,河北省粗钢产量为1813.14万吨,同比降19.51%;江苏省粗钢产量为1014.48万吨,同比降2.27%。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那么,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见顶”了吗?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总体来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快速回落,但同比涨幅应比上半年缓和不少,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将带动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但国内政策对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平抑作用。因此预计今年内大宗商品价格或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此外,随着全球流动性的预期收紧,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金融因素可能有所弱化,降低了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总体判断,预计本轮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单边快速上涨快接近尾声了,但也不要指望快速回落,未来将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处副处长张前荣说。张永军表示,基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去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数逐步抬高,今年下半年价格可能还会略有上涨,但是上涨动力会减弱,同比涨幅可能在峰值区域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开始下降。记者调研了解到,钢铁企业普遍预计下半年钢价以宽幅震荡为主,但高点也很难突破5月份的*高价。“从供给端看,政策性因素导致部分地区的国有钢铁企业开始实施减产计划,钢材产量有缩减预期。从需求端看,淡季即将结束,钢材需求有回暖预期,在供缩需增情况下,加大了钢价上涨的动力。然而,阶段性政策性调控压力仍存,并且可以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出口,增加国内供给。因此预计未来钢材价格难以快速大幅上涨,仍将以宽幅震荡为主。”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大宗商品涨价对投资、中小企业经营等多方面造成影响业内专家指出,PPI的结构性上涨,会使利润在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再分配效应,大宗商品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议价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利润受到侵蚀,降低企业扩张投资的生产意愿,拖累制造业投资的恢复速度。“政策性因素管控生产,尤其是不定时的环保管控,让钢铁企业烧结、高炉、转炉等大型装备频繁启停,严重增加了企业原料消耗及成本支出,并导致产品质量大幅波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说。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上游行业利润增速领先。然而,聚集着大量中小企业的中下游行业议价能力弱,终端消费品类价格无法随着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中小微企业被迫承担成本上涨压力。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作用有限。“消费者所感受到的通胀水平,以CPI来衡量的整体通胀水平不会太高。一方面国内供给能力较强,尤其工业生产的能力较强,中下游企业吸收上游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强,因此面向下游的传导不会那么直接;另一方面,处于低点的猪肉价格也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预计CPI难以大幅上涨。”徐高说。多方面举措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业内专家建议,要从供给、需求、预期等多方面入手。在宏观政策方面,郭丽岩认为,下半年应坚持政策定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制造业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注重固本培元、稳定预期。做好保供工作也是稳定价格的重要前提,张前荣建议,建议在确保安全开发的前提下,提高煤炭企业产能利用率,增加国内煤炭供应,增加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适当压减煤电,减少电煤消耗。钢铁方面,建议加快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废钢利用比例,适当减少出口,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此外,张前荣还建议,上下游行业应协调发展,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打击投机炒作等违法行为。还应处理好长期发展和短期价格波动的关系。引导市场主体对煤炭、钢铁、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合理预期。详细信息 - 28 2021-09
“银十”钢价或将温和攀升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8 丨 2851进入“金九”以来,钢价整体震荡上行。9月27日,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银十”钢价将温和攀升。9月份,钢市有所回暖,这得益于前期被抑制的下游终端有效需求逐渐释放。随着高温天气逐渐退去,天气渐渐凉爽,建筑工程迎来了一年中*佳的施工季节。一批此前因高温、暴雨、洪水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暂缓施工的建筑工程不仅恢复了正常施工,而且为弥补前期耽搁的工期而加快施工。“赶工潮”拉动了钢材需求,使“金九”钢市走出上涨行情。围绕“银十”钢市走势,任庆平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及预测。从供给方面来看,进入10月份,钢企限产、减产力度将加大。自今年下半年以来,钢铁行业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限产、减产压力逐渐加大,较多钢企纷纷通过检修来实现限产、减产目标。从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来看,8月份生产指数为44%,连续两个月位于45%以下的较低水平,表明产量继续维持下降态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重点统计钢企共生产粗钢1991.35万吨、生铁1784.88万吨、钢材1929.11万吨。其中,粗钢日产量达到199.13万吨,环比下降2.62%;生铁日产量达到178.49万吨,环比下降1.78%;钢材日产量达到192.91万吨,环比下降0.24%。随着第4季度各地加紧落实限产政策,钢铁产量将继续下降。任庆平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钢企限产、减产将是一项长期工作,预计持续3年~5年。钢企的限产和减产有利于缓解生产成本压力。进口铁矿石价格近月来的接连下跌就是钢企大力度限产、减产带来的结果。9月20日,进口铁矿石指数跌至94美元/吨。随着钢企压减粗钢产量政策的大力推进,进口铁矿石价格仍将保持下跌走势。这将有效缓解钢企的生产成本压力,有利于国内钢市平稳向好运行。从需求方面来看,进入“银十”,下游行业的“钢需”强度将增加。一方面,基建工程建设将加快。近来,各地积极部署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地方发展改革委密集敲定下半年任务书,多地提出加快建设重大项目,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另一方面,制造业的用钢需求也将得以释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8月份累计销售各类挖掘机18075台,同比下降13.7%。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低于7月份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不过,进入“银十”,制造业有望迎来好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对发展实体经济十分重视,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第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的政策和措施,其效应正在逐渐显现。第三,各地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加快施工,将拉动工程机械的需求,从而为“钢需”注入动力。*后,任庆平特别提出,钢价的大涨大跌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希望市场参与者自觉维持钢材市场稳定运行,不盲目追涨杀跌,同时要加强自律,自觉抵制恶性竞争,共同构建平稳有序的市场秩序。详细信息 - 28 2021-09
中国钢铁业如何真正撕掉“大而不强”标签?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8 丨 2783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庞无忌) 近10年来产量始终占据全球钢铁业半壁江山的中国钢铁行业,却长期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面对减量、提质和低碳发展的三重压力,中国钢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在日前举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指出,标准是质量生成的基因,要有高质量,首先要有高标准。钢铁行业亟需制定清晰的标准化战略,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这或将成为钢铁业实现减量、提质以及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开始,中国已经连续25年保持世界钢产量第一。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比重升至56.7%。尽管规模居首,但在少数高端领域,中国的钢铁仍然依赖进口。在当日的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张晓刚以被视为金属制品中生产难度*大的产品——钢帘线为例,解释了中国钢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他指出,1995年时,中国生产的钢帘线在一个10公斤重的盘子当中,就有3-5个断点。但随着国内钢铁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到2020年时,国内先进水平已能做到每100个这样的盘子当中,只有6-10个断点,但距离同时期的国际先进水平(每100个盘子中,仅2-3个断点),仍有一定差距。张晓刚表示,螺栓、高铁零部件等产品也有与钢帘线相似的问题。在技术攻关时,中国的钢产品也偶尔可以达到发达国家*好水平,但可重复性差、合格率低,于是从技术经济和安全性上考虑,这类产品仍然主要依靠进口。究其原因,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钢铁产业同时存在技术基础和质量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当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后者,即: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问题(科学实验验证能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在于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实现数据互认、标准互认和认可互认。比如:使用数字技术保证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上传,使其不能被篡改,从而具备互认的前提。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转型结束后,张晓刚表示,中国钢铁企业会在差异化竞争力上有区别,而不是仅仅在规模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也在此间表示,新消费作为未来扩大内需的关键,对标准化以及标准化优化结构的需求都是旺盛的。以折叠屏手机为例,据预测,2021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或同比增长两倍以上,之后仍有望急剧上涨。而折叠屏手机市场体现的新消费需求,对手机屏的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而产生对不锈钢精密带钢(俗称“手撕钢”)质量的新要求。但现行标准技术指标无法满足新产品质量要求,于是,相应的团体标准应运而生。标准还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破外国垄断。以笔尖钢为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民透露,长期以来,国内生产圆珠笔头用的高档易切削不锈钢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但2018年,由太钢等联合起草的国内首个制笔领域的钢铁材料标准实施。符合这一标准的国内产品满足易切削性好,耐蚀性极高等质量条件,改变了中国制笔行业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李新创指出,过去几年来,各种标准为化解中国的过剩钢铁产能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也是钢铁行业绿色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未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之下,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也亟需标准支撑。他表示,当前低碳标准远不能支撑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求,低碳管理、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严重缺失。全方位成体系的低碳标准研制工作迫在眉睫。详细信息 - 27 2021-09
中国钢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7 丨 2602近10年来产量始终占据全球钢铁业半壁江山的中国钢铁行业,却长期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面对减量、提质和低碳发展的三重压力,中国钢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在日前举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指出,标准是质量生成的基因,要有高质量,首先要有高标准。钢铁行业亟需制定清晰的标准化战略,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这或将成为钢铁业实现减量、提质以及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开始,中国已经连续25年保持世界钢产量第一。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比重升至56.7%。尽管规模居首,但在少数高端领域,中国的钢铁仍然依赖进口。在当日的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星闪联盟理事长张晓刚以被视为金属制品中生产难度*大的产品——钢帘线为例,解释了中国钢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他指出,1995年时,中国生产的钢帘线在一个10公斤重的盘子当中,就有3-5个断点。但随着国内钢铁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到2020年时,国内先进水平已能做到每100个这样的盘子当中,只有6-10个断点,但距离同时期的国际先进水平(每100个盘子中,仅2-3个断点),仍有一定差距。张晓刚表示,螺栓、高铁零部件等产品也有与钢帘线相似的问题。在技术攻关时,中国的钢产品也偶尔可以达到发达国家*好水平,但可重复性差、合格率低,于是从技术经济和安全性上考虑,这类产品仍然主要依靠进口。究其原因,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钢铁产业同时存在技术基础和质量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当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后者,即:产业质量技术基础薄弱问题(科学实验验证能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在于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实现数据互认、标准互认和认可互认。比如:使用数字技术保证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上传,使其不能被篡改,从而具备互认的前提。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转型结束后,张晓刚表示,中国钢铁企业会在差异化竞争力上有区别,而不是仅仅在规模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也在此间表示,新消费作为未来扩大内需的关键,对标准化以及标准化优化结构的需求都是旺盛的。以折叠屏手机为例,据预测,2021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或同比增长两倍以上,之后仍有望急剧上涨。而折叠屏手机市场体现的新消费需求,对手机屏的基材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而产生对不锈钢精密带钢(俗称“手撕钢”)质量的新要求。但现行标准技术指标无法满足新产品质量要求,于是,相应的团体标准应运而生。标准还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打破外国垄断。以笔尖钢为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民透露,长期以来,国内生产圆珠笔头用的高档易切削不锈钢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但2018年,由太钢等联合起草的国内首个制笔领域的钢铁材料标准实施。符合这一标准的国内产品满足易切削性好,耐蚀性极高等质量条件,改变了中国制笔行业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李新创指出,过去几年来,各种标准为化解中国的过剩钢铁产能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也是钢铁行业绿色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未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之下,钢铁工业低碳发展也亟需标准支撑。他表示,当前低碳标准远不能支撑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求,低碳管理、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严重缺失。全方位成体系的低碳标准研制工作迫在眉睫。详细信息 - 27 2021-09
能耗接棒平控 钢价后市如何运行?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9.27 丨 2656可做多近月合约,但不宜追涨2021年是大宗商品市场不平凡的一年,以有色和黑色为代表的工业品走出了罕见的波澜壮阔行情。全球经济复苏与受疫情影响导致的阶段性供需错配无疑是主要推动力。站在当下,粗钢平控后能耗接棒,需求仍显疲弱,钢价该如何运行?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钢铁重镇唐山市制定了2021年空气质量“退后十”目标,率先限产(3月20日—6月30日执行50%的减排措施,7月1日—12月31日执行30%的减排措施),盘面限产逻辑就此展开,后贯穿全年,这是国内钢价坚挺的主因所在。展望后市,钢材供需双降格局明确,但供需两端仍存变数。供应方面,全年粗钢平控已不再是市场关注焦点,能耗接棒平控,粗钢产量下降或超预期。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8月,日均粗钢产量下降至268.52万吨,低于8—12月日均粗钢产量需下降至271.53万吨的平控目标,意味着若维持目前的生产节奏,则全年粗钢平控目标不是问题。从钢厂检修和限产动作来看,9—10月粗钢产量仍有下降空间。从影响品种来看,独立电炉钢厂被限电,对建材影响更大,这也是目前螺纹钢表现强于热卷的原因所在。后期关注焦点在于限产持续性及保供稳价下何时解除限电限产政策。需求方面,地产融资趋严叠加“三条红线”,房地产走弱是大概率事件。从销售—拿地—新开工—施工—竣工等环节不难看出,除竣工面积处于回升状态外,其他各环节都处于下降态势,进而形成负循环:商品房销售额下行导致房企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新开工构成负面拖累。后期重点关注地产产销两端政策是否边际松动。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影响,加之优质项目缺少,地方政府投资动力不足,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后期仍需财政发力,但考虑到基建配套资金融资难问题难缓解,基建投资反弹高度不宜期待过高。以两年平均增速测算,若维持目前增速水平,则2021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1%左右。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下行态势,但仍可维持7%以上的正增长,表现相对坚挺,低碳发展(设备升级)、扶持制造业(贷款倾斜)、对中小微企业结构性宽松(央行再贷款)等政策对稳定制造业投资的支撑不可忽视。不过,上游原料供给收缩导致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均,下游加杠杆意愿不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短期也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钢材需求改善力度有待观察,预计难有超预期表现。库存方面,建材需求旺季到来,供需双降格局下,库存逐渐被消化。若钢材产量维持目前水平(螺纹钢产量平移),需求同比下降11.22%(以螺纹钢库存拐点为起始点测算建材需求同比下降幅度),则至10月底,螺纹钢库存有望降至往年同期偏低水平。综上所述,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钢材供需双降格局较为确定,阶段性供需错配行情正在上演,后期重点关注能耗接棒平控后供给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与需求改善的力度。考虑到宏观驱动向下,叠加市场对地产风险担忧加剧,远月需求预期较弱。操作上,单边逢低做多近月合约,但不建议追涨,同时背靠前高减持仓单,谨防政策风险。另外,可考虑做空远月合约,以对冲风险。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