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021-08
双碳”目标下,中国钢铁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8 丨 40602021年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及展望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从国内供给来看,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大幅增长,铁元素增量贡献主要来自于废钢。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5.63亿吨,同比增加5941万吨、增长11.8%;而生铁产量为4.56亿吨,同比增加1743万吨、增长4.0%。尤其是5月~6月份中国生铁产量连续2个月负增长,粗钢产量连续2个月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生铁产量增量对上半年粗钢产量增量的贡献占比不到30%。这说明大部分粗钢增量是来自废钢。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废钢消耗的基数较低,另外今年上半年矿价高企、废钢成本优势凸显,因此今年上半年废钢消费量增长明显。从国外供给来看,海外粗钢产量创新高,生铁产量已至“瓶颈”。虽然上半年海外粗钢产量达到4.4亿吨,同比增加6686万吨、增长18.9%,已经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但生铁产量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其年化产量距离疫情前仍有2000万吨左右的差距。全球除中国外,目前仍有大量闲置或关停的高炉产能。欧洲因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带来的高昂碳成本,日本国内需求的萎缩,乌克兰、委内瑞拉等国的政治冲突等,是阻碍上述地区和国家高炉重启或者造成高炉永久关停的原因。海外钢铁产能现在已经得到充分发挥,下半年环比增量有限。预计下半年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增加4000万吨~5000万吨,全年有1.08亿吨~1.21亿吨的增量。从需求方面来看,上半年,国内超预期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制造业出口及房地产投资的拉动;海外主要经济体应对疫情的财政补贴大幅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对房地产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海外制造业的供需错配拉动了中国等制造业大国的出口,加上海外补库存和全球贸易的扩张导致海外需求大幅增长。1月~7月份,我国进口钢材840万吨,同比下降15.6%;出口钢材4305万吨,同比增长30.9%。由于国内外钢材价差逐渐收窄,加上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预计下半年我国钢材出口量会逐月下降。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库存的变化,假设供应等于需求,上半年全球粗钢供需增量1.26亿吨,已经超过了世界钢协预测的全年增量1.02亿吨,供需的强劲恢复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全球黑色产业链呈现海外强于国内、原料强于钢铁的态势。中国钢铁行业利润虽然恢复,但上半年钢协会员企业利润为2200亿元,彭博社估算三大矿山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为6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000亿元,远远超过整个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下半年行业运行需关注的重点下半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需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供给方面,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及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成为重点内容。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将重点检查2016年以来各有关地区钢铁去产能工作开展及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涉及的冶炼装备关停和退出情况,二是钢铁冶炼项目建设、投产运行情况,三是历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四是举报线索核查及整改情况,五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六是开展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情况。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在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确保实现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其次是在需求方面,除了对季节的变化、冬奥会的前期准备需要给予一定关注外,国内外相关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在国内,房地产在坚持“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的政策指引下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债加快发行和新的绩效管理办法约束下增长空间有限,以外需和建筑业为主的制造业面临需求下行压力,而汽车行业只有芯片问题得到缓解,需求才会有较大的增长。在国外,美国财政补贴退坡和货币政策正常化,加上海外市场补库周期接近尾声,拉动上半年中国钢铁需求大幅增长的外需下半年将回落,影响中国钢铁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后是在原料方面,下半年应重点关注海外矿山的发运及焦炭新产能投运情况。“双碳”目标下的钢铁产业展望“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30年CO2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20%,2075年实现净零排放),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30年CO2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45%,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7个国家承诺碳中和,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0%,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40%。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纷纷提出“绿色新政”,美国总统拜登将气候变化置于内外政策的优先位置,更多发展中国家明确低碳转型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对全球钢铁业影响深远碳中和将对全球钢铁行业产生5个方面影响。一是钢材需求总量受限,需求结构改变。2020年10月份,IEA(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技术展望2020——钢铁技术路线图》,其中基线情景预测(STEPS)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政策,预计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在2019年18.5亿吨的基础上增长40%(约7亿吨)至25.5亿吨。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情景预测(SDS),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必须至少减少50%,而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只能增长10%(约1.8亿吨)至20.3亿吨。因此,IEA建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削减钢铁的消费总量,尤其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优化建筑设计。二是2050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总量需比2019年减少55%,排放强度需降低60%。根据IEA的预测(STEPS),即使考虑到废钢积蓄量增长带来的电炉钢比重上升,全球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将从2019年的约26亿吨增长到2050年约27亿吨,增长约7%,碳排放强度仅下降21%。但是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2050年全球钢铁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总量要比2019年减少55%,所以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到2050年必须降低60%,即吨钢碳排放量从目前的1.4吨降到0.6吨。三是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巨额投资。在今年7月24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大体上需要136万亿元投入。”据《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估测,到2050年,中国实现1.5摄氏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要的累计新增投资额大概是138万亿元。按比例推算,中国钢铁行业为实现碳中和,需要约2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简单推算每年需投资5000亿元,吨钢每年需投资500元。而根据IEA的《钢铁技术路线图》,实现减排包括加大废钢/电炉使用力度,改变能源结构:2050年全球传统高炉—转炉流程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70%降低到30%,熔融还原+转炉+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比重需要提高到10%,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22%提高到38%,以氢还原DRI(直接还原铁)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将达到8%。改变能源结构需要巨额的投资,将大幅推高钢材成本。四是钢铁贸易将面临传统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过去全球各国/地区为保护各自国内钢铁行业采取了大量贸易保护措施,未来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的征收及他国的效仿,传统的贸易壁垒加上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将使得区域市场更加封闭,钢材国际贸易难度加大。为实现气候目标并保护欧盟产业,欧盟已推出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议案,预计2023年左右实施碳边境税,对欧盟钢铁业来说将起到鼓励冶金技术突破并保护不受碳泄漏损害的作用。欧盟碳交易机制(EU ETS)是全球首个旨在减少能源密集型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体系,今年初以来欧盟免费碳排放配额进一步减少,近年来,碳排放市场价格呈现出从*初的极低水平慢慢爬升后加速上涨的走势,碳价目前已经超过50欧元/吨。基于中国与欧盟钢铁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差异,若碳价上涨至100美元/吨,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由于碳边境税导致的额外成本可能高达100美元/吨~150美元/吨。五是来自供应链下游的绿色采购压力。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仅钢铁行业面临着净零排放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钢铁下游客户在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也要求钢铁企业提供绿色低碳钢材,以减少整个价值链上的碳足迹。这意味着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生产、使用和报废阶段)将成为产品设计和钢材等原材料采购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能源、汽车和建筑领域。2021年3月份,壳牌向中国宝武订购了一批零碳排放生产的钢管,成为中国碳中和钢铁产品交易的第一单。2021年5月份开始,欧洲车企和钢厂联合开展碳中和的合作,如沃尔沃就将从今年开始使用SSAB(瑞典钢铁公司)氢冶炼钢材制造首批概念车,2022年将进行小规模批量生产,随后将逐步升级为大规模生产。德国钢厂Salzgitter(萨尔茨吉特)近日披露,今年底之前将向梅赛德斯—奔驰的4家德国工厂交付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6%以上的绿色钢铁产品。可见,面对国际碳中和目标,谁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钢铁行业任重道远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国际钢铁行业和企业纷纷确定了自己的日程表:欧钢联提出到2030年,欧洲钢铁工业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30%,到2050年要比1990年减少80%~95%。日本铁钢联盟提出日本钢铁行业到2050年实现炼铁工序温室气体零排放,碳排放量减少30%,到2100年前实现“零碳钢”生产。而韩国钢铁工业提出要在2030年使碳排放量从*初的1.357亿吨降至1.271亿吨。2021年3月19日,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研讨会,提出研究制订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碳达峰方案。2021年5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国家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订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钢铁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之一。据Global Carbon Project(全球碳项目)统计,2019年,全球与能源和水泥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364亿吨,中国为101.7亿吨,占比约为28%,超过美欧日之和。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163.6万吨、68.3万吨、92.9万吨,为全部工业行业第一;碳排放量仅低于电力行业,居第二位。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钢铁行业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国也出台了相关钢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从5个方面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严格执行禁止新增产能的规定,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鼓励钢铁行业优化布局,提升钢铁行业发展质量水平。工信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办法》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未完成钢铁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得接受其他地区出让的钢铁产能;长江经济带地区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工信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二是减污降碳,高质量推进全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4月份,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下称《意见》)就指出,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意见》指出了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截至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首钢迁钢、首钢京唐、太钢等14家钢铁企业约9500万吨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改造和评估监测。三是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组建并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细分领域分别培育1家~2家世界级专业化引领型企业。推进区域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2025年CR5(前5名占比)达到40%,CR10达到60%。随着钢铁行业碳排放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未来重视低碳减排的钢铁企业将在碳交易市场中获益,从而在降碳成本上获得更多的优势,有利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开展。行业展望结语从短期看,上半年全球钢铁需求大幅反弹,全球货币政策已过*宽松的阶段,尽管下半年将呈现全球经济同步增长态势,但随着美国财政补贴退坡和消费者重新转向服务业,预计全球制造业活动逐渐放缓,下半年海外钢铁需求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同比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中国钢铁需求面临下行风险。海外钢铁产能已经得到充分发挥,下半年环比增量有限,中国钢铁供应将受到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和粗钢产量压减政策的影响,钢材出口受退税政策影响较大。从中长期看,碳中和对全球钢铁行业影响深远。各国减排进度有差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能将受限,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等绿色贸易壁垒或被效仿。未来中国钢材出口将面临国内出口政策和出口目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制约,同时新兴市场钢铁产能正在不断扩张,将逐渐成为中国钢铁半成品和钢材进口的主要来源。中国钢铁产业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不能再依靠增加产能来增加产量,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通过控产能、减产量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减排目标,全球钢铁行业未来必须投入巨资进行低碳减排改造,这不仅会使得全球钢铁产能在未来受到限制,而且会提高全球钢铁行业的运营成本和钢材的生产成本。详细信息 - 18 2021-08
钢铁行业仍在碳达峰“半山腰”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8 丨 2890“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仍处在‘半山腰’。”日前,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会长王连忠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定义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的进程,并介绍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民营钢企面临的难题,以及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举措。碳达峰是碳排放量增长逐步放缓直至为零的过程王连忠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自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民营钢企对此高度重视,纷纷制订规划、研究措施、提出目标,同时还在革新技术、布局氢冶炼、增加绿化面积、加快发展短流程炼钢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过,在减排降碳的过程中,民营钢企也有一些迷茫。”他坦言,“*主要的就是对当前钢铁行业碳达峰进程的界定。”何为碳达峰?峰值是多少?钢铁行业目前处在碳达峰的哪个阶段?王连忠认为,这些问题正困扰着民营钢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碳达峰有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碳达峰不只是钢铁行业的事,而是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事,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农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指的是社会上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达峰。”王连忠说,“碳达峰是碳排放量增长逐步放缓,直至为零的过程。”“目前,有的企业提出2023年实现碳达峰,有的企业已经把现在的碳排放量视为峰值。我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目前碳排放还没有达峰,仍处在达峰的路上,而不是已经到了顶点。但可以肯定的是,碳排放量增长将逐渐放缓。”王连忠说。钢铁工业应建立碳排放指标体系王连忠表示,钢铁总量由市场决定,但碳减排由行业自身的技术、工艺、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目前国内钢企长流程吨钢碳排放量大多在1.8吨~2吨,短流程吨钢碳排放量为0.4吨~0.6吨。”王连忠说,“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有很多。”王连忠解释道:“一是流程的长短。流程越长,碳排放量越高。这也是行业加快发展短流程炼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个领域的降碳空间非常大。二是技术水平。能耗越高,碳排放量就越大;烧煤越多、用电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多。三是工艺流程的优化。四是余热余能的利用。”通过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吨钢碳排放量差距较大的原因,王连忠认为,当前钢铁行业实现减排降碳的主要工作应是建立吨钢碳排放管理体系和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正确评估企业吨钢碳排放水平。“仅靠计算是不行的,‘算’是理论上的,必须是实际测量出来的才行。”王连忠说,“目前,钢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通过仪器测出来。钢铁行业要据此建立一套监测体系、统计体系,来分析碳排放的规律和碳排放的实际水平。”二是分类确立企业吨钢碳排放指标。碳排放指标体系建立后,监管部门可以设置不同的考核级别,并规定不同考核级别对应的生产极限。三是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作用。王连忠指出,要把碳排放形成的碳资产作为市场的一个活跃因素;建立碳资产负债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利用碳交易市场,让企业降低的碳排放量作为资产在市场上流动。四是建立奖惩机制,总结并推广优秀的降碳经验。据王连忠介绍,目前国内有不少钢铁企业在降碳方面形成了值得借鉴的有效经验。有的企业通过大幅增加绿化面积、在物流发运环节运用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能、利用余热余能等方式,来中和企业碳排放。他特别提出:“碳排放涉及国家发展权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减排上所处的时期不同。我国的人均居住条件、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也不同,不能以发达国家现在的降碳标准和水平来要求我们自己。”王连忠强调,我国钢铁行业要从总体的角度、国际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工业发展的角度、经济发展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研究,而不只是从钢铁行业这一个方面来看;既要保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也要向“双碳”目标稳步前进;要科学判断工业化水平,稳步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兼顾中国人民的利益,对世界负责,更要对中国人民负责。详细信息 - 17 2021-08
李跃金:预计年内钢市将供需两弱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7 丨 2784“自8月份以来,钢市震荡运行,期货市场跌宕起伏,现货市场不温不火,成材价格‘假摔’后迅速拉升,煤焦价格一路高涨,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震荡寻底。在如此复杂的市场形势下,预计年内钢市呈现供需两弱态势。”8月13日,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期货部经理李跃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8月上旬的钢市行情进行了分析。李跃金预计,下半年政策面将趋于宽松,限产大局已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钢市将处于上有“政策顶”、下有“市场底”的发展态势,预计钢材均价在5000元/吨~6000元/吨的区间运行;原料端供应将逐步宽松,紧平衡格局将被打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望高位回落。从宏观政策来看,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跃金认为,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由乐观转向谨慎,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严、发展环境复杂严峻等因素影响,宏观政策基调或将从“不急转弯”变为“跨周期调节”。从供给来看,年内粗钢压减力度将加大。今年7月份,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发布压减粗钢产量具体政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63亿吨,同比增长6400万吨,增幅达11.8%。据此测算,下半年全国必须至少压减6000万吨产量才能实现“全年粗钢产量同比负增”目标。目前,政策效应已经显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8月上旬,重点统计钢企累计生产粗钢2043.94万吨、生铁1832.61万吨、钢材1915.82万吨。其中,粗钢日产204.39万吨,环比下降2.97%,同比下降4.40%;生铁日产183.26万吨,环比下降2.66%,同比下降5.09%;钢材日产191.58万吨,环比下降9.46%,同比下降4.16%。“目前,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不超过去年已是业内共识。但各个省份具体如何压减?压减指标是否平均到每个月?这些问题仍有探讨空间。”李跃金表示,“从期货主力合约近远期绝对价格来看,螺纹钢远期预期强于热卷,铁矿石、焦炭、焦煤远期预期较弱,这基本符合市场判断。这些因素在下半年的实际影响效果有待检验,期货市场也将随着预期和现实的相互验证来不断修复运行逻辑。”从需求来看,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转好,全球宏观政策或将主要转为应对通货膨胀。为配合压减粗钢产量工作,需求侧改革将同步进行。部分非紧急的基建项目可能会延后施工,房地产投资也将进一步受限。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日益加强,自去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以来,房企融资明显受限,叠加近期个人住房贷款受到严格管控,部分城市贷款额度不足,有的出现停贷现象,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李跃金预计,房地产行业新开工增速或将维持低位,进而减少对螺纹钢等建筑钢材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下半年市场需求的释放节奏将受到一定影响。从出口来看,7月份,我国出口钢材566.9万吨,同比增长35.8%,但环比减少78.9万吨,降幅达12.2%。李跃金表示,随着钢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应显现,叠加国内外钢材价差缩小,预计下半年国内钢材出口量将继续下降,加快实现外销转内销,钢材库存受淡季和疫情影响将放缓下降。详细信息 - 17 2021-08
任庆平:下半年钢市将平稳运行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7 丨 29018月15日,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今年上半年,下半年钢市行情走势相对将更加平稳一些,不会出现急剧震荡、大涨大跌的行情,但在钢材产品结构和下游终端有效需求上会出现新变化。宏观政策导向利好钢市稳定任庆平表示,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将是影响下半年钢市行情走势的*大因素。进入下半年,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压减粗钢产量政策,部分省份已向钢企下达任务指标。任庆平表示,在“控产能、减产量、稳价格”的宏观政策导向下,下半年市场供给压力将进一步缓解,有利于钢价稳定。“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脱虚向实’,这对下半年市场平稳运行也是一大利好。”任庆平表示。今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给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这些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范期货市场交易秩序,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行为。任庆平认为,“脱虚向实”宏观政策导向,主要就是引导资本“脱虚向实”,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由此可见,“脱虚向实”将是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产业政策的主导方向。在“脱虚向实”政策导向下,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降准来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引导银行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盈利状况。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再次密集发声,谋划新一轮举措,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任庆平认为,通过贯彻实施一系列“脱虚向实”措施,下半年国内实体经济将健康发展,中小微实体经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转好,为拉动钢材需求注入动力,有利于下半年钢市平稳向好运行。年内钢市供需有望相对平衡任庆平认为,压减粗钢产量、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遏制进口铁矿石等钢铁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进而缓解钢企生产成本压力,有利于稳定钢价。今年初以来,铁矿石、焦炭、废钢等钢铁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企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超钢价涨幅。随着下半年压减粗钢产量政策落地,钢企对铁矿石的需求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截至8月13日,62%品位进口铁矿石价格为161.32美元/吨,环比下降41.64美元/吨。谈及下半年市场需求状况,任庆平认为总体不容乐观:“目前来看,进入下半年,国内钢材需求已经达到顶峰并进入下行阶段。从宏观政策调控导向来看,钢材需求强度大概率会逐渐减弱,而非持续增强。”据统计,今年7月份,从中央到相关部委再到地方政府,先后66次密集重点调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其中,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7月份,上海市累计成交二手房2.4万套,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6%;成交额达到819亿元,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5%,创下今年初以来*低成交额,楼市走势不容乐观。叠加国内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趋严,对下游建筑工地施工造成较大影响。8月6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督促建筑工地参建各方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全面实施全封闭管理,*大限度减少建筑工地现场人员外出流动,全面落实工人实名制管理。任庆平预计,房地产行业对钢材需求的强度将进一步减弱。从外需方面来看,由于钢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任庆平预计下半年钢材出口量将明显减少,转向国内市场的资源将增多,这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国内钢市供需平衡。钢贸商应积极拓展新市场任庆平认为,压减粗钢产量将带来钢材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是因为钢企既要维持盈利,又要确保产量不高于去年同期,那么在品种结构上就会更加倾向于生产利润较高的钢材,以实现效益*大化。因此,建筑钢材将是减产的重点,而冷热轧卷板、中厚板等板材不会受到太大影响。“钢贸商要针对钢企减产带来的品种结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定位和经营品种,并拓展新的终端市场。”任庆平建议,“更重要的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优化工艺结构,提高电炉钢比例。”目前,我国电炉钢占比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电炉钢占比*高的接近70%左右。任庆平预计,未来我国钢铁行业将加速推广应用短流程冶炼工艺,大幅提升电炉钢占比。同时,下游行业对钢材品种、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例如,电力行业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例如,8月9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天津市2021年~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的公示》,涉及36个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安徽省全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应用,以获得更加稳定、更加便利、更加经济的绿色清洁能源。广东省为确保如期实现降碳目标,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带动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任庆平预计,未来,用于风电建设的高强度、耐腐蚀钢材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建议钢贸商根据下游行业对钢材需求的变化,优化自身经营品种结构,及时调整市场定位。近期,钢贸商还需关注政策调控、减产力度、货币政策及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等对市场行情有影响的关键因素,同时要警惕钢价冲高回落的风险,保持谨慎乐观心态。详细信息 - 16 2021-08
螺纹钢走势持续强于铁矿石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6 丨 2806钢厂限产发酵从后市来看,螺纹钢价格可能会小幅走强,而铁矿石由于供应宽松,走势会偏弱一些,多螺纹钢空铁矿石的策略可以长期持有。不过,需要注意潜在风险点,当铁矿石供应出现超预期下降以及粗钢产量大幅回升时,投资者要对策略作出调整。近期,黑色系行情走势明显分化,螺纹钢维持振荡,铁矿石价格大幅走弱。笔者认为,在钢厂限产的背景下,螺纹钢强于铁矿石的走势将会长期维持。压减粗钢产量的确定性强2021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5.63亿吨,同比增加6400万吨,增幅12.8%,产量创历史新高。不过,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压减粗钢产量势在必行,且工信部也发文要求2021年全年粗钢产量不得高于2020年,所以下半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预期很强。7月以来,随着各省、市、区去产能政策逐步颁布,粗钢产量出现了明显下降,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日均粗钢产量今年以来首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要求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市场对于接下来粗钢产量的压减预期有所减弱,但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从近期粗钢产量来看,压减粗钢产量的确定性依然很强。首先,限产仍在执行过程中。8月6日,山西“2+26”城市钢厂压减粗钢产量落地;8月9日,唐山市颁布《唐山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唐山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减少1237万吨,河北省要求今年压减2171万吨产量。其次,限产也是为了打压铁矿石价格。近两年,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我国钢材价格大幅上升,有输入性通胀的压力,随着限产的进行,铁矿石需求将会出现明显走弱,那么铁矿石价格也将大概率走弱,届时会使得螺纹钢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严格限制“两高”产业,未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还是会受到环保的影响而减产。铁矿石供需维持宽松局面今年上半年,粗钢产量的增速一直大于生铁产量的增速,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电炉钢产量同比增幅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钢厂通过添加废钢的手段来提高产量。1—6月我国生铁产量为4.56亿吨,同比增加2370万吨,增幅5.5%。由生铁贡献的粗钢增量在2200万吨附近,废钢供应增加了近4200万吨,其中约有1800万吨是由电炉钢贡献的增量,有2400万吨是通过转炉多添加废钢贡献的。第三季度有接近2000万吨是生铁产能投放的。因此,仅靠减少废钢量是达不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要达到产量同比下降,压减粗钢产量必须要压减生铁产量,且只能通过强制性减产的方式,这也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如果要保证生铁产量同比不增,那么对应铁矿石的需求将会减少约3700万吨。从铁矿石供应端来看,下半年主流矿山FMG和BHP同比或持平,力拓和淡水河谷仍将贡献部分增量,预计同比增量接近3000万吨,考虑到上半年发往中国比例有所下降,预计下半年四大矿山发往中国铁矿石增量在1500万吨左右。非主流矿和国产矿下半年整体上也是稳中有增的局面。总之,下半年铁矿石供应还会有一小部分增量,而需求端将会出现明显萎缩,加上去年下半年港口铁矿石已经有明显的累库情况,所以铁矿石的供需总体将维持宽松局面。需求有望支撑螺纹钢走强虽然下半年粗钢产量的压减量很大,但从近期的数据来看钢材需求总体还是偏弱的。短期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而下半年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对钢材的需求同比也会有一定下降。相关房地产数据显示,1—6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0.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5%,增速环比下降3.08%,今年总体新开工面积增速一般,与“三道红线”监管和集中供地少有一定关系。新开工增速弱,房地产对钢材需求难有较大拉动。不过,现行施工面积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732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房地产对钢材的需求。基建方面,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比1—5月略降。随着资金面显著回暖和专项债发行提速,基建投资保持温和反弹态势,加之当下国内疫情又有所反复,下半年政策加大基建刺激的意愿也有所加强。制造业方面,1—6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2.0%,比1—5月加快1.4%,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但增速依然比较低。随着企业盈利改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抬升,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制造业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短期从汽车、家电产销数据来看,同比环比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去年高基数下压力也将逐步显现。总体而言,由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较慢,下半年地产用钢强度将会有所下滑,存量施工将会支撑房地产对钢材的需求,而基建和制造业需求边际或会有所改善,但去年高基数的压力也会有所体现。不过,近期由于台风和疫情的影响,压制的需求预计在中秋节前后爆发,短期会支撑螺纹钢走强。后市展望在今年压减粗钢产量的背景下,粗钢产量后期供应继续减少的确定性依然很强,需求短期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表现得比较弱,但总体还保持一定韧性,并且随着疫情控制还会有赶工的需求,螺纹钢的总体表现还会偏强一些。不过,在保供稳价的背景下,加上铁矿石价格走弱带来的吨钢利润走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螺纹钢价格走强。总体来看,后市螺纹钢价格可能会小幅走强,而铁矿石由于供应宽松,走势会偏弱一些,多螺纹钢空铁矿石的策略可以长期持有。潜在风险点:铁矿石供应出现超预期下降以及粗钢产量大幅回升时,要对策略进行相应调整。详细信息 - 16 2021-08
钢材市场供需双降,关注后续库存变化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6 丨 265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较1—6月份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3%,较1—6月份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比1—6月份回落3.2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7.3%,降幅比1—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7%,比1—6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从7月当月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3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4%,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1.5%,施工同比下降27.11%,竣工同比增长25.66%,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2.84%,投资、销售、新开工、施工等数据表现均弱于预期。7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投资同比下降10.5%,较1—6月降幅扩大9.04个百分点。从产量数据来看,1—7月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4933万吨、53350万吨和8090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2.3%和10.5%。其中7月份国内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679万吨、7285万吨和1110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8.4%、8.9%和6.6%。7月份粗钢、生铁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79.97万吨,235万吨和358.06万吨,环比6月分别回落10.53%、6.97%和11.02%。光大期货黑色系研究总监邱跃成告诉记者,需求端7月地产销售转为负增长,新开工、施工大幅下降,基建投资同比大幅下降;供应端7月粗钢、生铁日均产量同比环比均大幅下降。数据显示目前钢材市场处于供需双弱局面,后续库存变化或更能直观体现供需双降对市场的影响。详细信息 - 13 2021-08
钢铁压产进行时 供需影响几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3 丨 2765去产能“回头看”和粗钢产量压减是2021年钢铁行业的两项重点工作。从7月份开始,粗钢产量压减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压产工作有序推进、如期完成,将有效抑制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推动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粗钢产量压减有序推进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从当前已公开发布的信息看,各地方出台的具体压减措施或细则基本基于实际,避免“一刀切”,体现了政策措施的公平、公正和可操作性。(一)通过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工作,加快推进粗钢产量压减。按照《关于做好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21〕312号)要求,7月底前完成现场实地检查工作。其中,各有关方面围绕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开展的相关工作是检查重点,以此加快推进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落实和任务分解。(二)压减产量不搞“一刀切”,多个省份已进入压产实质性推进阶段。从6月底开始,多个省份相继发布粗钢产量压减的通知,明确区域内压减原则和具体任务,部分如下:山东省公开发布《关于对山东省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数据进行确认的函》,明确提出2021年全省粗钢产量不超过7650万吨(2020年为7993万吨),据此推算2021年山东省压减任务为343万吨。压减原则综合考虑环保、能耗、产能利用率、布局规划等因素,进行分类实施,如环保A级、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I类、产能利用率小于120%的企业不压减;通道城市钢铁企业多压减3%;非钢铁规划布局企业多压减5%。河北省唐山市公开发布的《唐山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21年压减粗钢产量1237万吨,据2020年唐山粗钢产量在河北省的占比情况(57.7%),推算2021年河北省压减任务为2143万吨(财新网报道为2171万吨)。按照征求意见稿,唐山有关县(市)区要将压减量细化分解到企业,并逐一进行核查,针对钢铁企业不同工艺装备水平、环保水平,研究制定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山西省召开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除“2+26”城市区域内钢铁企业有压减任务外,其余各钢铁企业以2020年统计数据为考核基数,确保今年粗钢产量同比不增加。据了解,山西省压减任务主要由太原、阳泉、长治及晋城钢铁企业承担,确认压减总量为146万吨。具体压减通过检修、错峰限产等方式,并将下半年粗钢产量目标分解到月、季度及各企业。江苏省多个企业接到今年产量不超2020年的明确指标,严控今年全省粗钢产量。按照要求,钢铁企业要依照2020年产量测算今年下半年减量目标,自行控制产量。具体压减考虑增加检修、设备技改,长流程减少废钢用量等方式。江西省7月份召开2021年全省钢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提出江西省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即2021年全省粗钢产量不得超过2020年。甘肃省钢铁行业化解办发布《关于请填报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分解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的通知》要求,所有粗钢生产企业均须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不增加,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产量。安徽省召开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座谈会,要求参会钢厂对比2020年上报给统计局的产量数据,制定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分解表,同时对参会企业提出2021年实际产量不得超过2020年。可以看出,各地压减方案均在保持同比不增的基础上,综合环保绩效水平、装备水平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各自压减目标。(三)压产区域进一步明确。综合来看,全国粗钢产量压减任务主要由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承担,河北、山东、山西压减任务推算合计超过2600万吨,基本体现了今年压减产量的总体目标。河北作为我国第一产钢大省,又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中心地区,承担的压减任务*多;山东、山西是2020年国内前5的产钢省份,分别承担了一定的压减任务。除了上述地区,属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2+26”的部分城市,也将承担一定的压减任务。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6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6亿吨,比2020年增加约6400万吨。下半年各省市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时,既要考虑压减任务,还要充分消化上半年增量,形成明确的粗钢产量调控目标。二、粗钢产量压减势在必行“十三五”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严禁新增产能是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的重要保障措施,而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为钢铁行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基础,势在必行。(一)压减粗钢产量有利于抑制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1.7亿吨,今年铁矿石价格更是进一步创下历史新高,完全背离行业基本面。国内粗钢产量的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今年5月份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同期大幅下降,持续半个月后,铁矿石价格再次上行,但钢材价格波动下跌。7月,随着压减粗钢产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铁矿石价格再次震荡下行,表明压减粗钢产量对抑制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距离回归基本面仍有差距,基础尚不牢固,压减工作还需不断深入。(二)压减粗钢产量有利于加快行业节能环保改造和流程结构调整。生态环境部对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明确提出“两限、两不限”,“两限”即重点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量;限环保绩效评级差、产能利用率高的企业产量。“两不限”即不限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绩效评级认定为A级企业的钢铁产量;不限电炉短流程炼钢企业产量(不限指现有基础上不增产)。据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1%左右。从各省公布的压减政策看,环保绩效评级高、完成超低排放和短流程钢铁企业,承担的压减任务相对较少,甚至不压减,这将显著提升企业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环保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加快推动短流程工艺发展,提升行业节能环保水平和电炉钢比例。(三)压减粗钢产量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益。压减粗钢产量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稳定企业利润空间,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近三年粗钢产量持续增长,但销售利润率持续走低,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从2018年的6.93%逐年降低至2020年的4.41%。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供需错配和减量预期影响下,钢材供需两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回升至6.56%。成果来之不易,仍需通过严控产能产量,筑牢底线,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和市场稳定,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益。(四)压减粗钢产量有利于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和降低碳排放。“十三五”时期,国内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有效推动了资源能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十四五”期间,国内加强能耗“双控”已经成为破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约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双碳”背景下,通过压减粗钢产量,促进流程结构和资源能源结构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三、粗钢产量压减影响可控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国内钢材价格迅猛上涨。5月11日,我院在《钢价继续非理性上涨缺乏支撑》文章中,全面分析了钢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钢价继续上涨缺乏支撑、本轮钢材价格高点即将到来”的重要观点。5月13日,钢材价格达到峰值,开始大幅回调,但仍处于高位震荡。究其原因,全球货币宽松、经济复苏是今年钢材价格大幅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窄、海外补库存接近尾声、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下半年国内钢材需求或将下行,实施粗钢产量压减对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影响总体可控。(一)下半年国内用钢需求增速将较大幅度回落,或将负增长。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持续回落,从年初的38.3%降至1-6月份的15.0%。7月22日,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时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相关部委随即先后发布有关文件,明确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8月10日,住建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严管大拆大建。可以预见,占钢材消费主体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进一步放缓,下游用钢需求增速总体呈现较大幅度回落态势。(二)粗钢压减绝对数量有限,进出口政策调整引导钢材优先供应国内市场。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供需基本平衡。按照2600万吨压减量测算,压减比重不足3%,绝对减少量有限,对市场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预期上。另一方面,今年5月份以来,国家连续两次对钢材出口税率大规模调整,目前,我国所有钢材出口退税已全部取消。2020年我国出口钢材5367.7万吨,其中,享受出口退税的约为5100万吨,退税全部取消将引导部分钢材转向国内供应。后期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充分发挥进出口钢材市场调节作用,有效改善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四、结语与建议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是钢铁行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钢铁行业加快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三五”后期,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利润总体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等多重问题。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双碳”背景下,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更是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条件和重要路径。各有关方面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压减粗钢产量的意义和内涵,全面支持压产工作部署。下半年是钢铁行业完成全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攻坚期,各地区围绕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开展的工作情况,也是刚刚结束的去产能“回头看”重点检查内容。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建议积极做好粗钢产量压减的统筹协调和监测工作,有序推进,避免出现集中压减等问题,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对于钢铁企业,建议严格执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要求,及时发布减产信息,按照产量调控目标合理组织、均衡生产,为全行业共同完成压减任务贡献力量。详细信息 - 13 2021-08
钢铁产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挑战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3 丨 2820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也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呈现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足等特征。受此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面临诸多挑战。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钢铁行业碳达峰路线图,细化政策举措,大力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我国钢铁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历史性转变,钢铁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行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为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我国钢产量10.65亿吨,全球占比高达57%,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单价高于2000美元的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量达进口量的1.5倍以上,表明我国钢铁产业在国际高端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展望未来,我国钢铁产业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是经济增长拉动钢铁需求。当前,我国钢材消费中58%主要用于建筑领域,35%左右主要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制造业增长将带动钢材消费需求。二是人均钢材累积量较低。当前,我国人均钢材累计量为10吨,美国为25吨,日本为45吨,表明我国钢铁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钢铁行业碳减排任务艰巨。我国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其中煤、焦炭等化石能源占钢铁生产能源投入的近90%,高碳特性十分突出,减排难度较大。我国钢铁工业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高的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从全球数据看,我国钢铁生产占全球钢铁碳排放的比例达60%以上。2060年前,我国钢铁行业要实现从碳达峰到深度脱碳再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低碳技术、人才支撑不足。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是钢铁工业真正实现大规模脱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开展了氢能冶炼等低碳技术的研发示范,但总体而言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能力仍然不足、相关科研人才短缺,绝大多数仍停留在设计研发阶段,尚未形成可工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创新低碳技术。此外,绿色钢材产品重视程度不够、设计能力不足。行业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滞后。钢铁行业碳交易市场建设缓慢。目前,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国16%左右,河北、辽宁等产钢大省均不在试点碳市场区域。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低碳技术、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法、低碳产品等多方面标准均有待完善。钢铁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500多家,结构、水平差异较大,一些中小规模钢铁企业低碳生产水平低、减碳成本高,拉低了全行业推进碳减排的能力和进度。大力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工程应大力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持续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加快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不断提高钢铁产业能效。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巩固去产能成果长效机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进一步优化原燃料结构,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系统效能。二是加强突破性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低碳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开展氧气高炉、氢冶金、碳捕集、封存及利用(CCS)等创新低碳技术联合攻关。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加快低碳冶炼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低碳技术示范基地。三是建立完善监管考核机制。完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要求,确保总量目标可分解、可监督、可考核。将推动碳排放达峰年度和终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部门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强化评价考核,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压实企业各相关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详细信息 - 12 2021-08
推进氢冶金核心关键技术,助钢铁业绿色发展
友发集团——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连续18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丨 2021.08.12 丨 3712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碳减排压力巨大,碳税政策倒逼钢铁产业研发应用碳中和技术。将氢能应用于钢铁生产是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全球研发热点方向主要为富氢还原高炉和氢基竖炉。高炉喷吹含氢介质富氢还原冶炼可经济性地实现碳减排10%~20%。相比高炉—转炉长流程,竖炉—电炉短流程碳减排可达50%~95%,气基竖炉更适宜发展氢冶金。国内钢铁企业和院校应协同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富氢气基竖炉工程示范,推进氢冶金核心关键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应用,助力于我国钢铁产业低碳绿色创新发展。建立氢能—钢铁—化工协同新产业链的3个途径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98.4亿吨,仍处增长阶段,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8吨,超世界平均水平。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碳中和压力。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96亿吨,碳排放约为15亿吨,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6%左右。高炉—转炉长流程的粗钢产量占90%,由于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高碳排放。碳税政策将倒逼钢铁产业研发应用碳中和技术,实现低碳绿色化转型升级。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产业要以节能高能效为基础,重点发展多产业协同的碳捕捉利用(CCU)技术,并辅以能源替代发展氢冶金,致力解决钢铁产业碳中和重大共性难题。一是在工艺优化、强化冶炼、余热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超低排放、系统节能、产品高质化基础上,要研发应用低碳高炉、转炉高废钢比冶炼、高效连铸、铸轧一体化等低碳冶炼技术,同时开发全流程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化冶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碳中和奠定基础。二是研发应用钢铁—化工—氢能一体化网络集成CCU技术,通过钢铁、化工协同,为我国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的钢铁产业实现碳净零排放提供*合理、*彻底的解决方案。三是以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发展氢基竖炉—电炉短流程新工艺技术,实现钢铁流程革新和能源结构优化,为无涉碳钢铁生产提供全新途径。通过以上3个途径,以期建立以全新钢铁产业为重要中枢节点的氢能—钢铁—化工协同新产业链。氢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绿色氢能被认为是无碳经济的关键之钥,将氢能应用于冶金是冶金行业低碳绿色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氢气密度小,扩散能力强,导热系数大,易燃易爆,相比于CO还原,氢还原产物为H2O,无CO2产生,还原速率快,在还原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抗黏结性能。国内外均对氢冶金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与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北美多座高炉开始喷吹天然气;20世纪90年代,美国埃德加—汤姆森钢铁厂3号高炉喷吹焦炉煤气;2004年12月京滨2号高炉喷吹天然气,吨铁喷吹量达50千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HYL公司建成了一座拥有5个反应罐的直接还原厂,后发展为了HYL-Ⅲ竖炉,1966年MIDREX公司也开始氢冶金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生产。近年来,日本、韩国、欧盟、瑞典、德国、美国等均有氢冶金规划,如日本COURSE50富氢还原高炉和氢基竖炉、欧盟ULCOS富氢气基竖炉和氢气还原炼钢、美国AISI氢气闪速熔炼、瑞典HYBRIT全氢竖炉、韩国COOLSTAR、MIDREX H2、H2FUTURE、SALCOS等。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重钢进行了高炉喷吹天然气试验,并得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2008年前后,承钢、济钢、鞍钢鲅鱼圈等的高炉也进行了喷吹焦炉煤气试验。1973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先后在河北沧州、山东枣庄建造吨级试验装置进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氢气流态化还原的半工业试验;1975年,广东韶关建成并试验了5吨/天的水煤气竖炉海绵铁试验装置;1979年,攀枝花建成5立方米气基竖炉,开展天然气还原钒钛磁铁矿的试验;2006年,宝钢、钢铁研究总院、上海大学共同承担了氢冶金熔融还原新工艺研发项目。近年来,中晋太行、河钢、宝钢筹建氢基竖炉氢冶金生产线,产能为30万吨/年~120万吨/年。氢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富氢还原高炉、氢冶金气基竖炉、氢冶金熔融还原工艺。其中,富氢还原高炉技术相对成熟,部分已实现工业化应用,碳减排能力在10%~20%;氢冶金竖炉直接还原工艺的碳减排能力可达50%~98%,是当前的重点研发方向;氢冶金熔融还原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工业化尚未成熟。富氢还原高炉是指以纯氢/富氢还原气部分代替煤或焦炭,通过风口喷吹入高炉,增加炉内煤气含氢量,强化氢在炉中上部参与间接还原,减少CO2排放,实现低碳炼铁。日本COURSE50计划中高炉喷吹焦炉煤气的内容,目标在2050年将日本钢铁工业CO2排放减少30%,吨钢CO2排放从1.64吨减至1.15吨。德国蒂森克虏伯tkH2Steel将氢气代替煤作为还原剂,减少高炉炼铁碳排放,预期碳减排幅度可达20%;韩国核能制氢 富氢还原高炉预计从氢还原炼铁技术研发到12座高炉实际应用,投入4.8万亿韩元,以实现碳减排8.7%。中国宝武核能制氢 氢能冶金建设一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机组,可满足180万吨钢生产对氢气、电力及部分氧气的需求,每年减排300万吨CO2,减少能源消耗100万吨标准煤。东北大学针对氢还原反应吸热导致炉身温降、对炉上部炉料还原粉化和强度影响、对炉缸热状态及回旋区燃烧行为影响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高炉冶炼特性,指出焦炉煤气、天然气适宜喷吹量分别在80立方米/吨铁、100立方米/吨铁。总体来说,高炉喷吹氢气依赖于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技术以及高效安全的氢气储运技术,相关技术仍在开发当中。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价格昂贵,高炉喷吹天然气在经济上有待考量;焦炉煤气相对富余,价格较为低廉,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是我国目前*有可能实现的富氢还原低碳炼铁技术。氢冶金一般是指入炉还原气含氢高于55%(H2/CO大于1.5)条件下,还原铁矿石、球团矿生产优质DRI的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欧盟ULCOS氢基直接还原—电炉流程若考虑电力产生的碳排放,氢气竖炉短流程吨钢CO2排放仅有300千克,与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CO2排放1850千克相比减少84%。瑞典氢能突破性炼铁技术HYBRIT项目致力于钢铁冶炼过程以氢代煤,减少碳排放,预计使瑞典碳排放减少10%、芬兰减7%;德国SALCOS项目将改变综合炼钢流程,从碳密集型高炉—转炉长流程向氢气气基竖炉—电炉短流程转变,预计整个钢铁生产碳排放减少95%;MIDREX H2?工艺可实现碳减排80%。中国也对富氢气基竖炉氢冶金工艺开展了探索,中晋太行焦炉煤气—竖炉直接还原项目已建设完成并于2021年6月正式出铁;河钢将建设全球首例年产60万吨DRI的氢气气基竖炉示范工程(第一期);中国宝武于2016年启动了绿色低碳冶金创新工程,主要研究了以富氢碳循环高炉为核心的低碳高炉工艺和以氢还原代替碳还原的氢冶金工艺,将采用焦炉煤气、天然气和氢气的混合气,在湛江建设年产120万吨DRI的氢冶金气基竖炉线;东北大学筹建煤制气—富氢气基竖炉短流程示范工程,并围绕高品位铁精矿制备、高品质氧化球团生产、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技术、氢冶金短流程生命周期评价等关键环节展开了系统研究。详细信息